近日,據外媒報道,有研究人員已經用鈣鈦礦材料建造了一種人造視網膜,能夠以與人眼類似的方式檢測光。在測試中,該設備甚至能夠識別手寫數字。
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眼睛工作得益于視網膜中的感光細胞——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它們吸收傳入的光子并向大腦發送電信號。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著手在人造設備中模擬該過程。
這個設備的關鍵成分是鈣鈦礦,這種材料吸收光的效率非常高,因此正在成為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的領跑者。在這種情況下,該團隊利用這種光吸收能力來制造傳感器。
研究人員將鈣鈦礦納米晶體嵌入到聚合物上,然后該層被夾在兩個電極之間——底部是鋁,頂部是氧化銦錫。該上部電極被蝕刻以使光線通過鈣鈦礦層,從而形成感光器陣列。這些是在聚酰亞胺基板上制成的,可以讓設備彎曲,并扭成所需的任何形狀,例如人類視網膜的形狀。
為了處理光輸入,這個感光器陣列連接到一個CMOS傳感器和一個具有100個輸出神經元的神經網絡。在4 x 4陣列的測試中,該設備使用各種顏色的LED照明,發現其光學響應與人眼非常相似,系統對綠光特別敏感。在其他測試中,該系統甚至能夠以72%的準確率識別手寫數字。它也非常穩定,129周后對光的反應沒有變化。
盡管這個設備有其生物學靈感,但這種人造視網膜不太可能用于人體移植。該團隊表示,隨著更多的開發,該設備將用于為相機和機器人制造更先進的視覺系統。
題為A flexible capacitive photoreceptor for the biomimetic retina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光:科學與應用》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21-00686-4
標簽: 人工視網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