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約有5%的成人患有抑郁癥,年輕人中發病率最高。然而,這一健康危機仍未得到足夠重視,也沒有被大眾充分認識和理解。
來自多個國家的研究團隊近期咨詢了有抑郁癥經歷的患者后,發表在《柳葉刀》的一項研究表示,全球大約4.7%的世界人口在過去任何12個月內有過抑郁癥發作,平均發作持續時間約為6個月。從發病年齡來看,高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人群的抑郁癥發病年齡中位數分別為26歲和24歲。另一個高峰是老年期。75歲時的抑郁癥平均發病風險(morbid risk)預計為19.6%,換言之,全世界幾乎五分之一的人,活到75歲時,會在一生中經歷過抑郁癥。
研究員強調,需要采取全社會共同行動的戰略,減少兒童時期和整個生命期的不良經歷(包括忽視和創傷),以降低抑郁癥的發病率。還需要在個人層面進行干預,重點關注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煙、飲酒、缺乏運動)以及其他危險因素,如親密伴侶暴力、生活事件(如喪親或經濟狀況)等。
該研究論文題為"Reducing the burden of depression requires united action by diverse stakeholders",已發表在《柳葉刀》期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pressio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