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苦楝樹的樹皮可以提取物抑制新冠病毒
印度苦楝樹(Neem tree)樹皮的提取液具有抗寄生蟲、細菌和病毒的功能,能用于治療瘧疾、胃潰瘍和皮膚病等,在印度已被使用了數千年的時間。在一項發表于Virology的新研究中,美國和印度的科學家聯合發現,苦楝樹樹皮提取液或能幫助治療新冠肺炎,抑制新冠病毒的傳播。
美國發射第三顆下一代氣象衛星
美國航天局1日發布消息說,當天下午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宇宙神5”型運載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將美國第三顆下一代氣象衛星送入太空。據美國航天局消息,美國東部時間3月1日16時38分(北京時間2日5時38分),這顆“靜止環境觀測衛星-T”(GOES-T)發射升空。最新發布的消息顯示,目前衛星已成功與運載火箭分離。
王貽芳代表:江門中微子實驗將運行30年 中間會升級改造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句號,并不是我國中微子研究的終點。新的“接棒者”——江門中微子實驗已經進入建設關鍵階段。江門中微子實驗設計壽命是30年,運行過程中,還將會做一次升級改造,使得它除了能夠實現剛才說的科學目標之外,還能夠測量中微子雙β衰變過程。
中科院發布科技支撐“雙碳”戰略行動計劃
3月2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中國科學院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計劃”,詳細介紹了行動計劃的三個階段性目標,科技戰略研究、基礎前沿交叉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新技術綜合示范、人才支持培育、國際合作支撐、創新體系能力提升、“雙碳”科普等八大行動,以及面向“雙碳”戰略重大科技需求具體實施的十八項重點任務。
我國首個外來有害生物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落地上海海關
近日,由上海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牽頭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外來病蟲害高效檢測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正式批準立項。該項目是我國農業農村部針對國門生物安全設立的首個重大項目,為期5年,總經費預計將達到5100萬元。該項目圍繞海關口岸一線查驗需求,以實現 “檢得出、檢得準、檢得快、成本低”為目標,重點研究貿易量大、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進境糧谷、木材、種苗、水果和木質包裝中可攜帶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和外來入侵生物的預防控制。
擊敗諾獎得主!張鋒團隊被判擁有CRISPR真核基因編輯專利
2月28日,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做出裁定:張鋒所在的博德研究所團隊擁有在真核細胞中使用CRISPR基因編輯工具的專利。此前相關聽證會在2月4日舉行。這個結果相當于認定,是張鋒團隊第一個發明CRISPR-Cas9來編輯人類細胞并用于制造藥物,而不是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ennifer Doudna 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代表的CVC團隊。
海底撈“珍”!我國最大水下木質沉船今起打撈
3月2日上午,我國規模最大的一次古木質沉船整體打撈與保護工程——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項目在上海正式啟動。此次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遷移工程,集成當前世界最先進的打撈工藝、技術路線、設備制造于一體,這樣的高科技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水下文化遺產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障文物安全。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建設成效明顯 野生虎豹種群數量穩定增長
日前,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傳來喜訊:我國首只成功救護并放歸的野生東北虎“完達山1號”,野外生存狀況良好,正逐步適應放歸地環境。去年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國家公園進入發展新階段。目前,園區內生態持續向好,虎豹種群數量穩定增長,監測到新增幼虎10只、野生種群數量50只左右,新增幼豹7只、野生種群數量60只左右。
國際空間站將測試俄制新型3D打印機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官網消息,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將對用于打印熱塑性聚合物部件的俄制新型3D打印機進行測試。研究人員認為,熱塑性聚合物在加熱時變軟,冷卻后又能恢復原狀,而其分子間化學鍵不會被破壞,即使反復加熱,零件也不會失去其性能。
孕婦服用歐米伽-3可顯著降低早產風險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月28日報道,此前有研究表明,孕婦服用歐米伽-3(omega-3)補充劑可顯著降低早產風險。在此基礎上,南澳大利亞州啟動了世界上首個監測孕婦體內omega-3濃度并在不足時給予補充劑來降低胎兒早產的計劃。該試驗提供的最新數據表明,體內omega-3含量較低的孕婦補充添加劑,可將該地區胎兒早產的幾率降低14%左右。
迄今最大細菌肉眼可見
根據定義,微生物的個體小到肉眼無法可見。但據《科學》雜志近日報道,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無需借助顯微鏡就可用肉眼看到的、有史以來最大的細菌——華麗硫珠菌(Thiomargarita magnifica),它可長到2厘米,形如一根細繩,相當于花生或蒼蠅的大小,比許多其他微生物大5000倍。
二疊紀末大滅絕三大關鍵因素確認
據最新一期《古生物學》雜志報道,通過分析現已滅絕的海洋生物曾經是如何生存的,德國漢堡大學地球科學家團隊將它們的滅絕與以下氣候變化直接聯系起來:水中氧氣含量下降、水溫上升以及海洋酸化。二疊紀末期的特征是地球歷史上最大的大規模滅絕事件。2.52億年前,西伯利亞的一系列火山爆發導致大量溫室氣體釋放。在接下來的幾千年里,氣候最終變暖了10℃。結果,在陸地上,大約75%的生物滅絕了;在海洋中,這個數字大約是90%。
千年氣候模擬試驗:湯加火山不會影響全球變暖
湯加火山噴發會影響全球氣候嗎?3月1日,《大氣科學進展》刊載了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周天軍團隊聯合多所高校的研究成果。他們從類比歷史上大型火山爆發的角度,估算了湯加火山爆發產生的氣候影響。數據表明,湯加火山爆發后次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僅下降0.004°C,其中澳大利亞和南美洲部分地區降溫超過0.01°C,中國大部分地區的降溫在0.01°C以內。“我們的估算結果表明,目前湯加火山爆發不足以對全球氣候產生顯著影響,更不會影響全球變暖的趨勢。”論文通訊作者周天軍說。
一塊洗碗海綿可容納數億細菌
來自杜克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由于潮濕、多孔結構、充滿食物殘渣等因素,洗碗海綿可以說是微生物的完美溫床,每立方厘米能容納 540 億個細菌。研究人員發現,類似于洗碗海綿內部空間大小的結構,可能會最大限度地增加細菌群落的多樣性。幸運的是,在洗碗海綿中“聚會”的細菌大多是非致病性的。但是,如果危險的細菌(比如生雞肉中的沙門氏菌)混入,那洗碗海綿的這種結構就很可能幫助它們生存和繁殖。
全球1/5的人可能在一生中某個時刻會抑郁
《柳葉刀》近期發表《世界精神病學協會抑郁癥重大報告》,從抑郁癥的涵義、疾病負擔、根源、大眾理解以及干預措施等多方面提供了證據和建議。報告指出,全球大約4.7%的世界人口在過去任何12個月內有過抑郁癥發作,平均發作持續時間約為6個月。從發病年齡來看,高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人群的抑郁癥發病年齡中位數分別為26歲和24歲。另一個次要高峰是老年期。75歲時的抑郁癥平均發病風險(morbid risk)預計為19.6%,換言之,全世界幾乎五分之一的人,活到75歲時,會在一生中經歷過抑郁癥。
天文學家可能首次觀測到了雙中子星碰撞的余暉
2017年,天文學家通過引力波事件GW170817發現了雙中子星合并事件。當時,千新星產生了一束高能粒子噴流。三年半后,GW170817的噴流退去,留下了一個X射線源。近日在《天體物理學期刊快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天體學家首次對該X射線源做出了解釋。天文學家認為,雙中子星合并時的殘骸構成了一陣激波,激波加熱了周圍的物質,從而產生X射線余暉。
納米機器人能清除水中污染物
重金屬離子和殺蟲劑都是水中存在的污染物,由于對環境有害,有必要開發出能清理這些污染物的高效方法。有人建議將人工納米和微米馬達作為清理污染物的方法,但當前的電流催化馬達很容易降解,限制了它們的使用壽命。為應對這一挑戰,《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出了溫敏磁控納米機器人。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納米機器人能清除水中的重金屬砷和莠去津(一種常見除草劑)。他們的研究表明,拾取/丟棄污染物的過程能受到溫度的控制。
重慶工商大學茶園校區建設項目開工儀式成功舉行
2022年2月28日上午,重慶工商大學茶園校區建設項目開工儀式在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正式開工。據悉,該茶園校區規劃用地1238畝,總建筑面積達59萬平方米,建成后可滿足約18000名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要。
內蒙古大學首設紀檢監察本科專業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內蒙古大學申報的紀檢監察(專業代碼030108TK,法學)專業獲批新增本科專業,內蒙古大學成為全國首個設置該本科專業的高等學校。
2021墨子量子獎揭曉,每位獲獎人將獲得稅后100萬元獎金
北京時間3月2日,2021年度“墨子量子獎”通過視頻連線授予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開創超導量子電路和量子比特方面的領導作用。獲獎人(按姓氏字母排序)分別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約翰·克拉克、耶魯大學的米歇爾·h·德沃雷特、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中村泰信。“墨子量子獎”的每位獲獎者將獲得人民幣125萬元(稅后100萬元人民幣,約15萬美元)的獎金和一塊金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