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超流體的奇異液體中的渦流會合并形成大漩渦,類似于旋風在湍流大氣中的形成方式。由昆士蘭大學、ARC工程量子系統卓越中心(EQUS)和ARC未來低能耗電子技術卓越中心(FLEET)的一個團隊進行的這項新研究對超流體的新興技術應用非常重要,例如精確傳感。
主要作者和理論家Matt Reeves博士說,該團隊的結果為一個有70年歷史的理論——諾貝爾獎得主Lars Onsager的二維渦流平衡模型——提供了實驗驗證。
像旋風或木星的大紅斑這樣的大型、長壽的旋渦經常從湍流中形成。他說:“Onsager的模型解釋了這些結構的存在,但是到目前為止,實驗往往與預測相沖突。”
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大多數流體是粘性的,這意味著它們“抵制”流動。因此,沒有粘性的超流體是實現Onsager模型的理想候選者。
領導實驗的泰勒-尼利博士說,該團隊研究了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的超流體中的渦流行為,該冷凝物是通過將銣原子氣體冷卻到極低溫度而產生的。
科學家表示:“我們創造了一個薄薄的超流體盤,然后用激光在仔細指定的位置注入旋渦。這些旋渦迅速混合,僅在幾秒鐘內就合并成一個大漩渦,很像一個從湍流大氣中形成的大旋風。”
然而,最令人興奮的是理論和實驗之間的顯著一致。研究結果表明,超流體可以被用來提供關于湍流的新知識,并且對于開發基于超流體的精確傳感器至關重要。
該研究論文題為"Turbulent Relaxation to Equilibrium in a Two-Dimensional Quantum Vortex Gas",已發表在《物理評論X》期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journals.aps.org/prx/abstract/10.1103/PhysRevX.12.011031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