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圖賓根大學Klaus Werner教授領導的德國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了一種奇怪的新型恒星。這種恒星的表面覆蓋著氦燃燒的灰燼,這表明它可能是由罕見的恒星碰撞而形成的。
當一定質量范圍內的恒星耗盡燃料并爆炸時,它們會留下一個無法再進行聚變的致密核心。在接下來的幾萬億年里,這種被稱為白矮星的殘余物里會慢慢冷卻。
但現在,天文學家發現了兩顆不太符合常規描述的白矮星。白矮星的大氣以氫或氦為主,但新白矮星碳和氧的含量非常高。
有趣的是,碳和氧是恒星燃燒氦氣時產生的“灰燼”,而白矮星應該早就完成了這一工作。更令人費解的是,這些新恒星比大多數白矮星更熱、更寬,這表明它們的核心可能仍在燃燒氦氣。
首席研究員Klaus Werner教授說:“通常,我們預計具有這些表面成分的恒星已經在其核心中完成了氦的燃燒,并且即將成為白矮星。而新恒星的出現,對我們理解其演化過程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
研究人員也提出了一個假設:緊密雙星系統中的一對白矮星有時會相互拉近,直到它們發生碰撞,形成一個新天體。如果每個原始白矮星的成分都恰到好處,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現在發現的新恒星。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Miller Bertolami博士說:“通常,白矮星的合并不會導致富含碳和氧的恒星的形成。但我們相信,對于以非常特殊的質量形成的雙星系統,富含碳和氧的白矮星可能會被破壞,并最終出現在富含氦的白矮星之上,導致這些恒星的形成。”
即便如此,該模型并沒有解釋這些新恒星的所有觀測特征。該團隊表示,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調查它們的起源。
該研究論文題為“Discovery of hot subdwarfs covered with helium-burning ash”,已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academic.oup.com/mnrasl/article-abstract/511/1/L66/6527770?redirectedFrom=fulltext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