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幾乎每個人都想活得更久。而要實現這一愿望,選擇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關鍵,例如經常鍛煉、忌煙戒酒等。除此之外,飲食習慣也與壽命長短息息相關。
近日,挪威卑爾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數百項數據,發現如果將飲食習慣由之前典型的“西方飲食”轉變成“優化飲食”,中年人的壽命將延長6到7年。而在年輕人中,可以延長大約10年的壽命。
典型的西方飲食指的是食用大量的加工食品、紅肉、高脂肪乳制品、高糖食品以及低攝入量的蔬菜和水果。而優化飲食,指的是多吃豆類(豆類、豌豆和小扁豆)、全谷物(燕麥、大麥和糙米)和堅果,少吃紅肉和加工肉。
考慮到人們不可能完全改變他們的飲食習慣,所以研究人員還計算了介于西方飲食和優化飲食之間的模式,他們稱之為“可行性飲食”。
研究人員表示,一名20歲的男性或女性如果從典型西方飲食模式永久切換到優化飲食模式,將獲得最大的益處,平均壽命延長10年以上。如果采用可行性飲食模式,則可延長7年。
無論男女,80歲的人獲得的益處都是最小的,采用優化飲食模式的人壽命將延長3年左右,而采用“可行性”飲食模式的人壽命將延長不到兩年。
目前還不完全清楚飲食延長壽命的所有機制。但研究人員發現,優化飲食包括許多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對人體細胞的一些研究表明,這些物質可能會減緩或防止細胞受損。
該研究論文題為“Estimating impact of food choices on life expectancy: A modeling study”,已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journals.plos.org/plosmedici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med.1003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