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20年是新消費品牌的爆發之年,那么2021年就是新消費品牌的進階之年。
在多數企業和品牌還患有“增長焦慮”的時代病時,波司登、飛鶴、妙可藍多等品牌早已從曾經的“人口紅利”和“流量紅利”賽道悄然轉型,入局“品牌紅利”和“人心紅利”,來勢兇猛,這背后究竟揭示了怎樣的普遍性規律?
投資界曾有一句這樣的名言:“想知道誰是獨角獸,就看一下分眾;想知道誰會成為獨角獸,也看一下分眾。”從這個角度看,分眾傳媒成了中國新經濟和新消費的風向標。
在廣告業摸爬滾打近30年,同時,結合分眾品牌傳播20年的經歷,江南春在2021開年和年終力作《人心紅利》《破解增長焦慮》書中,以“思考,快與慢”為理論基礎,從品牌創建者的角度,整理了他對品牌傳播的4個增長建議,為讀者解決了關于流量、品牌及營銷的諸多困惑。
壹
反碎片化是必然趨勢,也是思維方式
疫情一方面讓頭部品牌強者恒強,另一方面,一些細分品類的新國貨新消費品牌,元氣森林、妙可藍多、小仙燉、洽洽小黃袋等,這些品牌突破“價格戰”,在“存量競爭”替代“跑馬圈地”的增長焦慮陰霾下,仍然逆勢增長,不斷崛起,搶占主流,成功突圍。
復盤分析分眾的這些百大案例,不難得出,不管是百億級的消費巨頭,還是億元級的新興品牌,他們都沒有將目光放在短平快的營銷流量上,而是更關注消費者對品牌持久的認知與信任上。
今天有私域流量,明天有種草,后天有直播帶貨,這些動輒數以億計曝光量、千萬級閱讀量、刷屏和霸屏,實時可見點擊率、轉化率與成交率,還可精確計算投資回報率ROI的新式營銷概念層出不窮,轟轟烈烈,奪人眼球,快速且高效,然而,做出的數據好看,產生的影響卻難以破圈,也難以為繼。
碎片化的營銷,品牌的可見率越來越低,且品牌越是追求短期見效的流量投放效果,就越容易困在流量池中,放棄長期的品牌建設。而做品牌,慢,其實是另一種快,要長期有耐心。
所以,當大潮退去,反碎片化傳播是必然的趨勢,也是思維方式。通過近20年分眾傳播的經驗,江南春提出:“別人還在種草時,你該種一顆大樹”。
廣告不是和風細雨,而應該是暴風驟雨。一個人每天在廣袤的信息銀河系里遇上的碎片廣告和種草太多了,沒有足夠的強度是無法突破消費者的心智屏障的,而消費者心智上的戰爭才是商業戰爭的核心。
在資源變少時,就更要集中足夠的勢能和火力,2022年,力往一處使,力出一孔地集中化引爆,打入消費者心智,是品牌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碎片化、粉塵化的互聯網信息世界,沒有愛的流量解決的問題是買它買它低價買它,但品牌要解決的是愛它愛它為什么愛它的問題。“貨找人”的流量營銷形成的單次購買很難持久,只有持久累積品牌認知與信任,才能形成“人找貨”,這才是品牌。
在新華社刊發的一篇《流量時代,波司登不焦慮》一文中,波司登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朱金丹說:
對于互聯網的新概念、新玩法,我們在內部復盤交流時,常笑稱是“保守派”。因為在我看來,方法新不新不重要,有效才是最重要的,品牌傳播要回歸本質,就是對目標群體的有效溝通,我們每年也會基于這個標準,不斷檢視策略的有效性。
避免盲目“跟風”“模仿”的最好方法,就是實事求是、深度思考,中國品牌能基于自身情況獨立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貳
品牌傳播第一性原理:重復
廣告的本質是重復,重復是成為條件反射的必要因素。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思考,快與慢》作者——丹尼爾·卡尼曼,用40年時間最終證明“人的決策過程是理性的”這一假設不成立。人是最不理性的動物,最容易被直覺與社會共識所引導。他認為:
要使人們相信一個概念或事物的方法就是——不斷重復,因為人們很難分辨熟悉感和真相。廣告的本質是重復,受眾的本質是遺忘。
人在生疏的環境中會保持警覺,而重復性會引發認知的熟悉感與舒服感,同一個信息反復出現,如果沒有帶來不好的結果,就會變成安全的訊號,熟悉的就容易被喜歡,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單純曝光效應。
2021年“6·18”,妙可藍多再傳捷報,天貓旗艦店、京東自營、拼多多三大平臺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超43%、172%和288%,一舉拿下京東自營同品類流量指數、訪客指數雙冠,天貓芝士、奶酪黃油雙類目第一,以及抖音自播、拼多多、天貓超市三個渠道的奶酪類目第一。
妙可藍多在品牌建設上的打法非常大開大合,初期僅數億元規模時,就與分眾電梯廣告達成戰略合作,使“奶酪就要妙可藍多”反復觸達目標消費人群,經過3年持續投放,妙可藍多順利登上中國奶酪第一品牌的寶座。其CMO在接受訪談時曾說:
當時重度投入分眾,絕大多數人沒看懂。然而,采訪今天的妙可藍多消費者,相信超過90%的人會說,在電梯廣告里反反復復看到過妙可藍多。
有人質疑妙可藍多和分眾的組合就是廣告簡單粗暴地重復再重復,我想說,這是你沒有看懂。
雖然分眾的媒介特性保證了傳播可以很飽和,高觸達,但傳播的本質在于信息更有效地被消費者接受,妙可藍多并沒有簡單粗暴地把“奶酪就選妙可藍多”這句話無限循環,而是經過一番研究比較后,最終選擇將《兩只老虎》這首家喻戶曉的兒歌改編成妙可藍多的廣告歌曲:
妙可藍多,妙可藍多,奶酪棒,奶酪棒,高鈣又營養,陪伴我成長,真美味,真美味……
廣告是科學也是藝術。
在一句話濃縮品牌精神,傳遞獨特價值后,妙可藍多就通過品牌傳播的第一性原理——重復,植入朗朗上口且又為大眾熟悉的“兩只老虎”的超級符號,巧妙地將“奶酪棒”與“妙可藍多”劃上等號,強有效地塑造了消費者對品牌的核心認知,為品牌強勢崛起埋下了濃墨重彩的伏筆。自2017年起,妙可藍多連續3年翻倍增長,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奶酪第一品牌。
左林右貍的胡喆曾說:
有人說過于密集的品牌營銷會攤薄利潤,從短期來看確實如此,但從長期來看則正好相反——品牌引爆有一定的滯后期,但一旦品牌勢能真正成長,必然獲得更好的溢價。
波司登數據顯示,雙十一、雙十二時期與電商節的流量購買高潮“組合投放”,在嚴冬季節到來前在分眾上密集引爆,不僅提升了品牌力,也有“品效協同”的效果。
2020年紡織服裝行業整體受疫情影響很大、行業業績下滑的底色下,波司登仍然逆勢大漲,在2020—2021財年前9個月,品牌羽絨服累計零售金額與2019—2020財年同期取得25%以上的升幅。
洽洽的跨品類之戰也驗證了這一分眾曲線的合理性。
2019年洽洽推出小黃袋每日堅果,在分眾上引爆;2020年繼續在分眾上飽和攻擊,兩年就完成了從瓜子到堅果的轉變,市值從80億元漲至200多億元。
這些都是上述觀點的明證。品牌傳播的關鍵在于信息的重復和有效觸達。
叁
品牌配置211法則:雙微一抖一分眾
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創造了即時海量的信息,從圖文到視頻、到直播,信息與手段越來越豐富,嫁接上更多新科技后,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和互動變得更加容易了,但溝通效率有因此越來越高么?
實際上正相反。
從消費者角度看,傳播渠道越發達,信息量越爆炸,他們精力有限,反而越不堪重負,而品牌,成為了一種信息減化器,降低自己的選擇成本,其作用將越來越大。消費者將更加依賴信息更精煉、受干擾更低的品牌,以此來引導自己的消費決策。
從品牌方角度看,他們同樣也在太多的互聯網渠道投放選擇中,變得越來越困惑,今天這個綜藝火了,明年那個節目紅了,品牌在面對這些不確定性的時候,很難復制和累積品牌投入,無法享受品牌傳播投入的復利。
這些年,雖然催生出了信息流廣告、種草社區廣告、短視頻廣告等多種不同形態的廣告媒介形式,但第三方調研機構益普索的統計數據,如下圖所示:
益普索對2020年廣告語認知渠道的調查結果
圖源:《破解增長焦慮》江南春主編2021.12中信出版
益普索的研究顯示,2020年TOP10熱門、高辨識、占據心智的廣告語中,47%的消費者認知渠道源于電視廣告,56%源于互聯網媒體,83%源于電梯媒體。
而如果對比去年的數據,會看到,54%源于互聯網媒體,50%源于電視廣告,81%源于電梯媒體。
每年超80%的流行廣告語由“電梯制造”。對此,江南春表示:
后疫情時代,相比追逐層出不窮的私域流量、粉絲經濟、社交廣告等新概念、新玩法,品牌廣告必須采用確定性高、可控性高、可以長期重復和累積的媒體傳播方式。
吳曉波提出“雙微一抖一分眾”,通過將內容化和場景化高效結合的“211法則”,在公域化場景引爆,在私域化場景沉淀,一方面放大大眾聲量,另外一方面建立消費者黏性和忠誠度,實現品效協同,成為了未來傳播的最有效范式,助力品牌強勁復蘇和增長。
肆
未來,還需堅定長期走品牌化路線
2015年之前,每個行業幾乎所有公司都乘著時代的“電梯”有20%的增長,做成了一些事情。
2015年之后,中國人口紅利結束,2018年到如今,流量紅利從鼎盛走向枯竭,但中國的生產供給能力持續攀升,70%的行業都進入了存量博弈狀態,這也導致了沒有贏家“量價齊下,以價取量”的價格戰。
一方面,價格不斷下行,另一方面,流量成本不斷上行,進而又導致了企業利潤越來越薄,深陷于促銷戰、流量戰的惡性循環之中。
與此同時,用戶體驗被犧牲,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也在不斷打折促銷中被損耗和拉低了,很多人用“消費降級”為價格戰開脫,其實不然,中國近年來一直處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
中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現在已經有4億,到2025年將出現5億“新中產”,這一數量已經遠遠超過美國的總人口。
這些新中產消費者對于消費品的追求,不再僅僅是功能化的物質生活追求,他們還有美學化、精致化、品位化、健康化、智能化,對生活品質、精神愉悅的追求,消費更成為了一種自我人格的投射,這些90后和00后的消費主力軍,正在經歷從“性價比”到“顏價比”再到“心價比”的躍遷。
有調查顯示,受疫情影響,這兩年消費者購買過的新品類前五名產品分別是:被冠上單身經濟的自熱火鍋/飯、全民健康養生的即食代餐燕麥片、自帶陪伴屬性的智能音箱、驚喜驅動的盲盒,和“成分黨”的0糖0脂0卡因飲品。
人們這樣定位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他們愛吃愛美愛健康、怕老怕死怕孤獨、缺愛缺心情缺刺激”。對此,江南春提出:品牌只要打中了這“三愛”“三怕”“三缺”中的任意一個,都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萬事熙攘,新舊交替。
過去,生產決定消費,現在,消費決定生產已成為一種新趨勢。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及內循環的大背景下,中國本土品牌發展空間巨大,消費能力和意愿雙升級,新品類新品牌成為了創業者和消費者的共同追求,新老品牌競爭加劇,品牌廣告也將浪潮洶涌。
在《破解增長焦慮》一書中,分眾傳媒創始人兼董事長江南春說道:
從過去的人口紅利轉向人心紅利,從流量紅利轉向品牌紅利,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模式創新轉向科技創新,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充滿了巨大的挑戰和巨大的機會并存的時代,但新商業文明最核心的本質沒有變,那就是堅定長期地走品牌化路線。
未來,無論有沒有疫情,在消費者主權時代,企業品牌發展的重點是抓住4億~5億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費升級,一定要從同質化轉為差異化,從價格維度走向價值維度,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品牌,才是企業長期、持久的紅利。
《破解增長焦慮》江南春2021.12中信出版
品牌如何從小眾到公眾,網紅到長紅,突圍同質化的價格戰?
從性價比、顏價比到“心價比”,如何突破流量和增長困局?
分眾傳媒江南春主編,用確定性邏輯打贏不確定市場
從同質化轉向差異化,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破解增長焦慮
前瞻經濟學人APP最新一期(第五十六期)前瞻好禮推出的正是這本《破解增長焦慮》,用戶僅需參與簡單互動便有機會輕松領取本書~
參與方式一
即刻起,打開前瞻經濟學人APP,進入“我的”——“簽到”頁面,點擊“參與兌換抽獎號”即可參與本期(第56期) 前瞻好禮(注本期開獎時間:2022年2月13日晚22:00),系統將隨機抽取十位幸運用戶免費送出實體書籍一本!
參與方式二
即刻起,關注“前瞻經濟學人”微信公眾號,打開文章《江南春:2022給消費品牌的4個增長建議》進入文章評論區參與留言互動,截止2022年2月14日上午10點,我們將隨機抽取一名優質評論用戶,限免送出實體書籍一本!
溫馨提示
在您收到書籍后,分享兩張及以上與書籍相關的照片并附上分享語到前瞻經濟學人APP“圍觀”或者微信朋友圈頁面,截圖給前瞻懂行帝微信:(微信號:qianzhanseo),還可額外獲贈前瞻經濟學人APP 3000積分噢!!!(積分可兌換xxx張好禮券、報告、數據庫下載權限、前瞻周邊、實體物品等超值物品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