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技術在可持續能源中處于領先地位,尤其近年來,太陽能電池的發展迅速。它們的可靠性、效率、耐用性和價格,對全球太陽能項目的商業潛力和大規模實施至關重要。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一個研究小組表示,鈣鈦礦/有機串聯太陽能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又創下了新紀錄。該團隊的最新研究表明,太陽能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為23.6%,考慮到之前的功率轉換效率約為21% ,這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飛躍。
據外媒報道,研究人員表示,技術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對于減少碳排放極為重要。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太陽能電池,是最有前途的清潔能源技術之一。太陽能電池的高功率轉換效率,對于在有限的區域內產生更多的電力至關重要,這反過來又能降低產生太陽能的總成本。
太陽能電站中使用的常規電池是基于單結架構的,在工業生產中其實際功率轉換效率被限制在27%左右。因此,推動太陽能生產的極限,將需要太陽能電池更有效地轉換電力。它可能需要兩個或更多吸收層的堆疊,才能將太陽能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提高到30% 以上。因此,由兩種不同類型的光伏材料組成的串聯太陽能電池是一個熱門研究領域。
這項新研究在鈣鈦礦/有機串聯太陽能電池領域開辟了新天地。研究的發現為具有廣泛使用領域的輕型和彎曲薄膜串聯太陽能電池鋪平了道路,包括太陽能百葉窗、汽車、船只和其他移動設備。
題為Monolithic perovskite/organic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23.6% efficiency enabled by reduced voltage losses and optimized interconnecting layer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能源》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1-009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