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年來,心臟病一直是全球首要死因。近日,利茲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一套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人工智能(AI)系統。該系統可以分析眼科診所的視網膜掃描圖,并識別出心臟病高風險人群。
此前,醫生們已經認識到,視網膜微小血管的變化是更廣泛的血管疾病的指標,包括心臟問題。
在訓練過程中,這套AI系統分析了5000多人的視網膜及心臟掃描圖,從而確定視網膜病變和患者心臟變化之間的聯系。訓練過后,該系統可實現僅通過視網膜掃描圖來估計左心室的大小和舒張期末容積,而心室肥大與心臟病風險增加有關。最后,再結合年齡和性別等基本的人口統計數據,AI系統可以預測人群在未來12個月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該人工智能系統的準確率在70%至80%之間,可以用作心血管調查的第二轉診機制。此外,視網膜掃描相對便宜,未來可利用這樣的AI系統來改進心臟病早期篩查工作,幫助高風險人群及時就醫。
該研究論文題為“Predict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rough retinal scans and minimal personal information”,已發表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21-00427-7
從學術到產業,更多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21-2026全球及中國人工智能在醫學成像中的應用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