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通常被描述為宇宙中的怪物——它撕裂恒星,吞噬任何靠得太近的東西,并俘虜光。然而,來自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NASA’s 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詳細證據發現了黑洞的新現象:它會促進而不是抑制恒星的形成。
哈勃成像和對矮星暴星系Henize 2-10的光譜分析清楚地顯示了:一個氣體外流從黑洞延伸到一個明亮的恒星誕生區,就像一條臍帶,觸發了已經密集的云層形成恒星集群。天文學家此前曾爭論過,矮星系可能有一個黑洞,類似于較大星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矮星系,它們在宇宙時間中一直保持著小規模,對它們進行更多的研究,有助于闡明超大質量黑洞的第一顆種子是如何在宇宙歷史中形成和演變的。
在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最新研究中,矮星系Henize 2-10中心的一個黑洞正在創造恒星,而不是吞噬它們。黑洞顯然促成了銀河系中新恒星形成的風暴。矮星系位于3000萬光年之外,位于南方的Pyxis星座。
研究人員表示,距離地球只有3000萬光年的Henize 2-10足夠近,哈勃能夠非常清晰地捕捉到黑洞流出的圖像和光譜證據。額外的驚喜是,外流并沒有抑制恒星的形成,而是觸發了新恒星的誕生。
Henize 2-10中的黑洞質量約為100萬個太陽質量。在更大的星系中,黑洞的質量可能超過我們太陽質量的10億倍。宿主星系的質量越大,中央黑洞的質量就越大。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將有更多的研究針對矮星系黑洞,目的是利用它們為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在早期宇宙中形成提供線索。
題為Black-hole-triggered star formation in the dwarf galaxy Henize 2-10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