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CoV-2是2019年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的病原體,它導致了全球約500萬例確診病例,包括323,000人死亡。盡管幾種疫苗已被批準在全球范圍內緊急使用,但越來越多的人在充分接種疫苗后仍被報告感染了COVID-19的病例。SARS-CoV-2變種的出現,如Omicron和Delta變種,其傳播性增強,對疫苗的敏感性降低,對全球健康構成持續威脅。目前迫切需要安全和有效的COVID-19治療方案,但這種方案仍然很稀缺。
由香港大學(港大)理學院化學系Norman & Cecilia Yip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對一種新型冠狀病毒(MERS-CoV)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口服膠體鉍劑枸櫞酸鉍鉀(CBS)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以成為一種抗冠狀病毒的雞尾酒療法。
在感染冠狀病毒的倉鼠模型中,口服該雞尾酒可抑制病毒的復制周期,減少肺部的病毒負荷,并改善病毒引起的肺炎。NAC不僅可以在類似胃的條件下穩定含鉍的金屬藥物,還可以通過口服增強鉍藥物在組織(如肺部)的吸收和抗病毒效力。
隨后,鉍劑通過滅活多種基本的病毒酶,在臨床上抑制了一組冠狀病毒的病毒復制,包括中東呼吸綜合征病毒(MERS-CoV)、人類冠狀病毒229E(hCoV-229E)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ARS-CoV-2)及其α變體(B.1.1.7)。
科學家表示,這些發現為無機藥學的發展和病毒感染的新治療方法提供了見解。這些突破性的發現已經發表在《化學科學》雜志上,并在美國申請了相關專利。
該研究論文題為"Orally administered bismuth drug together with N-acetyl cysteine as a broad-spectrum anti-coronavirus cocktail therapy",已發表在《化學科學》期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SC/D1SC0451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