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話、交流和表達感情方面出現障礙,這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很常見,特別是在幼年時期。對于那些被診斷為患有發育性語言障礙的人來說,這些語言交流方面的障礙會增加,而這些障礙影響了大約7%的兒童人口。
近日,認知和語言研究小組(GRECIL)的研究小組(包括加泰羅尼亞大學(UOC)和巴塞羅那大學(UB)的電子健康中心)進行了一項研究,分析了被診斷為特定語言障礙/發展性語言障礙(SLI/DLD)的兒童和青少年在情緒調節方面是否存在差異。
據估計,每14名兒童中就有1名患有發育性語言障礙。患有這種障礙的兒童出現語言困難,并不是由其它疾病(如智力障礙或唐氏綜合癥等疾病)所導致的,但語言障礙確實影響了兒童的社會和/或學術發展,并對他們的日常活動產生了影響。
研究者對50多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了三項研究,評估了諸如表達和接受詞匯等方面的情況。研究得出結論認為,有和沒有SLI/DLD的女孩和男孩,在兒童期和青少年期的情緒調節是相似的。然而,那些在兒童時期患有SLI/DLD的人有一種趨勢,即在調節自己情緒方面更加困難。
研究還分析了父母在孩子情緒發展中的作用。父母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是解釋孩子在童年時期處理情緒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在青春期,父母情緒調節的影響似乎顯著減弱。
研究人員表示,盡管在研究中沒有發現SLI/DLD組和沒有SLI/DLD組之間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但研究者強調了學齡前兒童的趨勢。患有SLI/DLD的兒童缺乏同理心,也就是說,他們不太能夠捕捉他人的情緒并表達自己的情緒。
研究人員還指出,孩子的語言困難是由于父母沒有時間與孩子交談造成的,這可能會導致對語言障礙的原因產生誤解,甚至造成更多的焦慮。語言困難可能是由疾病的遺傳因素介導的。
題為Vocabulary Abilities and Parents’ Emotional Regulation Predict Emotional Regulation in School-Age Children but Not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Developmental Language Disorder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心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21.748283/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