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銀河系總給我們帶來驚喜。近日,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一條巨大的原子氫絲,這可能是恒星形成云的前兆。
馬克斯-普朗克天文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Astronomy, MPIA)的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最長的已知結構之一。它綿延約3900光年,幾乎完全由氫原子組成。這條長絲被稱為"瑪吉"(Maggie),可能代表了恒星物質循環中的一個環節。對測量結果的分析表明,這條通道上的原子氣體會在局部匯聚,形成分子氫氣。當被壓縮在大型云層中時,這就是恒星最終形成的材料。
氫是宇宙中分布最廣的物質,也是恒星形成的主要成分。一般情況下,探測單個氫氣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此科學家對恒星形成早期階段的研究非常具有挑戰性。而這個最近發現的長氫絲結構,非常令人興奮。
研究者表示,目前還不知道它是如何到達那里的。但是長氫絲在銀河系平面下方延伸了大約1600光年。因此,波長為21厘米的氫輻射在背景中清晰突出,讓這條長絲顯而易見。
經過一系列的信息收集和數據分析,研究人員確定了氫絲的大小和距離。它大約有3900光年長,130光年寬。在大約55000光年的距離上,它位于銀河系的遠端。相比之下,最大的已知分子氣體云通常“僅”延伸約800光年。
仔細檢查后,研究小組注意到,氣體在長絲的某些點會聚。他們得出結論,氫氣在這些位置聚集并凝結成大云。研究人員還懷疑,這些是原子氣體逐漸轉變為分子形式的區域。
在之前公布的數據中,他們確實發現了瑪吉含有質量分數約為8%的分子氫。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可能正在研究銀河系中的一個區域,那里正在生產新恒星的直接原材料。因此,在遙遠的未來,這里可能會形成新的恒星。然而,一切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觀測。
題為The “Maggie” filament: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 giant atomic cloud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www.aanda.org/articles/aa/full_html/2022/01/aa41265-21/aa412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