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繪制地球上所有植物、動物、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生命的基因組圖的全球計劃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目前它正從試點項目轉向全面測序。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的這一新階段以本周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組論文為標志,描述了該項目的目標、迄今取得的成就和下一步行動。
據預測,如果不采取行動遏制氣候變化和保護全球生態系統的健康,到本世紀末地球將失去50%的生物多樣性。為所有已知的真核生物創建DNA序列的數字圖書館,可以幫助防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病原體的傳播、監測和保護生態系統并加強生態系統服務。
EBP工作組主席、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進化與生態學特聘教授哈里斯-萊文說:“從基礎科學到跨越全球問題的突破性應用,如防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使糧食作物適應氣候變化,EBP在真核生物測序方面的進展非常令人鼓舞。現在看來,實現對所有真核生物進行測序的最終目標已經觸手可及”。
EBP于2018年11月啟動,其目標是提供所有180萬種命名的植物、動物和真菌以及單細胞真核生物的完整DNA序列目錄。
EBP的前兩年,即2018-2020年,為啟動階段。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到2023年,產生約9400個分類科的參考基因組。到目前為止,項目已經產生了大約200個這樣的參考基因組,預計到2022年底將完成3000多個分類科的測序、組裝和注釋,占第一階段目標的大約三分之一。
截至2021年12月,該項目擁有來自除南極洲外各大洲22個國家44個成員機構的5000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共計有49個附屬項目,涵蓋了真核生物的大多數主要分類。這些項目會從博物館藏品和野外生物學家那里獲得數以萬計的高質量樣本。最近,一個來自22個國家的小組展開了非洲生物基因組項目。
前三年的主要活動包括制定和評估標準和戰略,組織區域、國家和跨國項目,并通過定期工作委員會會議和年度會議建立機構。
除了負責制定項目標準的國際科學委員會外,EBP還成立了法律和社會問題以及正義、公平和多樣性和委員會等。EBP在了解圍繞項目的法律和社會問題方面擁有積極立場,這將為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界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地區的原住民提供更多建議。
該研究論文題為"The Earth BioGenome Project 2020: Starting the clock",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期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www.pnas.org/content/115/17/4325
從學術到產業,更多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21-2026年中國基因檢測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