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催化劑,從古人利用酵素釀酒制醋,到工業革命初期人們用鉛室法制硫酸,再到如今的化工產品85%都離不開催化反應,催化反應可謂貫穿了人類發展歷史,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1月13日,在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重大原創成果發布會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王中林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催化機制——接觸電致催化。
此次王中林院士團隊提出的接觸電致催化是一種全新的催化機制及取材更廣的催化劑,是通過材料間普遍存在的接觸起電引起的電子轉移來促進化學反應。
談及這種催化機制的優勢,王中林舉例,比如在污水處理領域,目前采用的催化劑在處理污水后面臨催化劑的分離難題,否則可能會造成二次污染。但運用接觸電致催化,可以選擇更加環保、易分離的材料來達到催化降解目的。
由于接觸起電效應廣泛存在于各類材料間,固體與固體、固體與液體,還有固體與氣體、液體與氣體等,因此接觸電致催化將引領一系列前沿催化研究,為碳中和、新能源、水資源、醫藥化工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和國計民生問題的解決提供新原理和新思路。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