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奧密克戎變異株在中醫學癥候與之前病毒株完全不同 治療方法也不同
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說,西醫關注病毒、中醫關注癥候,奧密克戎與此前病毒的癥候特征確實不一樣,從目前掌握的境內外100名左右患者來看,初期癥狀外感風寒,例如表現為頭疼、低熱、少數中熱,咳嗽、鼻塞,開始沒有痰、干咳,治療就和之前有所變化,以宣肺祛風為主,現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病情到了中期,表現出肺熱、咳嗽為主,咳嗽都是黃痰,用甘寒清熱。后期注益氣養陰。
首次報告奧密克戎的團隊公布其傳播動力學
據英國《自然》雜志11日消息稱,一篇經過同行評審、最近被《自然》接收的論文描述了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Omicron)在南非被鑒定的經過以及早期的快速傳播,該團隊正是首次報告發現奧密克戎的團隊。
首個國家植物園來了,多維度保護和彰顯植物多樣性
據中國政府網4日消息,國務院已批復同意在北京設立首個國家植物園。國家植物園由國家林草局、住房城鄉建設部、中科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從“植物園”升級到“國家植物園”,不僅是名稱的變更和面積的拓展,更在于從物種、遺傳和生態環境等維度保護和彰顯植物多樣性。這一改變,必將帶來植物物種收集與保存理念、規劃配置、管理體制的全面變革。
全球首例人類成功接受轉基因豬心臟移植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當地時間 10 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名 57 歲的馬里蘭男子在接受轉基因豬心臟移植手術 3 天后情況良好。據報道,這是人類首次成功將轉基因豬心臟移植到患者體內。
氣候學家:2021年全球超400個氣象站打破高溫紀錄
專門研究極端天氣統計的西班牙氣候學家和天氣歷史學家馬克西米利亞諾·埃雷拉(Maximiliano Herrera)近日表示,2021年全球400多個氣象站打破了歷史最高溫度紀錄。他和許多密切關注這些問題的氣候學家和氣象學家預計,2021年可能不會是歷史上最熱的一年,但它很可能排在前五或前六。延續長期上升趨勢,過去六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六年。
九大高原湖泊200個“電子湖長”上崗
在云南滇池、洱海、陽宗海等九大高原湖泊,200個“電子湖長”已經開始工作了。在這些湖泊的重點出入水口、水文監測站、人員活動密集區等重點區域,“電子湖長”依托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進行全天候在崗實時監督。由于配備了紅外LED補光技術,即使在夜間,它們也能正常發揮監控作用。
青海新型電力系統重大科研項目啟動
1月5日,由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牽頭研究的國家電網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工程配套項目“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新能源友好并網、源荷協同技術及關鍵裝備研究”正式啟動。項目由國網青海電力牽頭,聯合清華大學、青海大學等多家高校、企業聯合開展研究。項目共設置5個課題,將持續至2024年底。項目成果形成后,可有效提升“雙高”特征明顯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水平,促進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為全國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建設提供青海方案,起到示范效應。
“中華基因組計劃-姑蘇”啟動 將對50萬人開展全基因組測序
1月8日,“中華基因組計劃-姑蘇”項目在南京啟動。該項目以江蘇地區人群為基礎,輻射國內其他多個地區人群,開展涵蓋全國50萬人的全基因組測序,最終建成支撐我國生命醫藥領域發展、國際領先的大型中國人群健康和生物組學數據共享平臺。
“海洋電池”瞄準可再生能源困境
荷蘭初創公司 Ocean Grazer 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 CES 科技博覽會上提出了海洋電池的能源解決方案。海上風力發電場可以利用海水來儲存能量,直到需要時才能使用,從而幫助人類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NASA稱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一定會撞上太空碎片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主管表示,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一定會在沿途遇到大量的太空碎片。有可能會損壞昂貴的望遠鏡的鏡面。
國際首套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并網
2021年12月31日,由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提供技術的河北省張家口國際首套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項目送電成功、順利并網,標志著該項目正式進入系統帶電調試階段。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具有規模大、成本低、壽命長、清潔無污染、儲能周期不受限制、不依賴化石燃料及地理條件等優勢,在提高電力系統效率、安全性和經濟性等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勁的競爭力。
牙膏中的抗菌成分三氯生可能損傷腸道
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常被添加進牙膏的抗菌成分三氯生(triclosan)可能在一些特定的酶的作用下對腸道造成損傷。三氯生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常作為抗菌劑被添加到牙膏、化妝品中,并且很容易被胃腸道吸收。這項動物研究發現,一些存在于腸道中的微生物酶,特別是腸道微生物 β-葡糖醛酸糖苷酶(GUS)蛋白可以驅動三氯生在腸道中造成嚴重破壞。
哲學家揭示自欺欺人的后果
波鴻魯爾大學(Ruhr-University Bochum)和安特衛普大學(University Of Antwerp)的一個哲學團隊認為,自欺欺人可以在短期內幫助人們在困難的情況下保持動力,是無害的。然而如果長期采取這種策略則可能面臨災難性的后果。
中科院:研究發現肢體發育相關基因在指紋花紋形成中發揮關鍵作用
研究人員從定位與指紋花紋表型相關的遺傳變異入手,面向 23000 多例個體進行全基因組關聯掃描與多群體薈萃分析,從中識別出 43 個與人類指紋花紋相關的遺傳基因座。其中,位于 3q26.2 區域臨近 EVI1 基因的變異位點與中間三枚手指指紋的復合表型顯著相關,從而為上世紀初即被發現的“指紋模塊現象”(中間三枚手指指紋高度相關)提供了表型組學和遺傳學解釋。
認知能力下降并不總是患阿爾茨海默病的先兆
當大腦出現認知問題時,人們會擔心這是否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信號。一項發表于《神經科學期刊》的新研究表明,認知能力下降不一定預示著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是與生活習慣有關的正常衰老現象。
細胞焦亡可被逆轉
近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的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研究描述了一種分析細胞焦亡的新方法,并表明這一長期以來被認為不可逆轉的細胞程序性死亡,實際上可被停止和控制。相關論文 1 月 10 日發表在《自然-通訊》。
科學家發現二維磁性材料中的電子-聲子耦合
特定條件下,一些粒子會相互耦合形成混合粒子,表現出單個粒子所不具有的性質。例如在低溫下,一對電子可以通過弱耦合形成庫珀對,這是超導性質的來源。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一種特殊的二維磁性材料中觀察到了電子-聲子耦合,他們發現其中電子和聲子相互作用的強度是以往發現的電子-聲子混合粒子的10倍。
全球變暖將導致腎結石發病率增加
在一項昨日發表于《科學報告》的研究中,科學家選擇位于美國東南部腎結石發病率較高的南卡羅來納州作為范例,確定了1997至2014年該州歷史日均濕球溫度(WBT,同時考慮環境熱量和濕度的溫度指標)和腎結石發病率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2085-2089年與2010-2014年相比,分別在RCP 4.5和RCP 8.5的情況下,該州的5年平均氣溫將上升2.3℃或3.6℃,熱引起的腎結石發病率將增加2.2%或3.9%,總計醫療費用將增加5660萬或9940萬美元。
中國科學家在大連研究發現異豺50萬年前曾生活于東亞化石證據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劉金毅研究員與北京大學博士后江左其杲等在大連駱駝山金遠洞研究發現一件異豺上頜化石標本,也是目前中更新世(距今約50萬年)最完整的異豺化石材料,從而為揭示異豺物種晚期的非洲野犬-異豺支系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表明它們曾生活于東亞。該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在專業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發表。
中國科大與國內學者合作首次探測到活動星系演化進程中恒星形成率的反彈現象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天文學系活動星系研究團隊與國內合作單位合作,首次探測到活動星系演化進程中恒星形成率的反彈現象。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上。
上海大學成立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
上海大學于2021年12月3日決定成立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2022年1月10日,揭牌儀式在上大舉行。上大黨委書記成旦紅介紹,新學院是在上大圖書情報檔案系、文學院考古學專業、文化遺產保護基礎科學研究院基礎上組建而成。未來,學院將重點發展數字檔案資源、海洋考古、硅酸鹽質文物保護、智慧博物館等方向,培養高層次復合型跨學科人才,推進“新文科”與其他學科協同發展。
云南將推動昆明理工大學進入“雙一流”建設行列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云南省“十四五”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其中提到:支持云南大學加快“雙一流”建設,著力提高建設成效;推動昆明理工大學進入“雙一流”建設行列;全力支持冶金工程等創建世界一流學科;支持有條件的應用型高校積極開展碩士點培育和建設,支持昆明學院更名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成立教育經濟研究實驗室
華東師大教育經濟實驗室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委員會會議于1月8日召開。成立大會上,學術委員會委員通過深入討論、反復切磋和思路凝練,將實驗室定位為:高端的、具有全球視野的教育經濟實驗室。聯合全球教育經濟領域的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力量,就中國和全球教育經濟領域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試驗研究。
同濟大學獲批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下發《關于公布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名單的通知》,全國一共有33所高校入選,同濟大學軟件學院獲批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單位,建設重點領域為行業應用軟件和嵌入式軟件。
“跨媒體信息技術產業聯盟”在武漢大學成立
1月9日,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戰略咨詢委員會年會舉行。會上成立了“跨媒體信息技術產業聯盟”,由武漢大學、科大訊飛、訊飛數碼、京東科技、OPPO等共同發起,國內數十家跨媒體領域IT公司參與,打造集科研創新、產業創新、應用創新及服務創新于一體的綜合創新平臺。 湖南大學王耀南院士、京東探索研究院陶大程院士,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院士、副校長李建成院士出席,會議由李建成主持。
華中科技大學獲算法競賽冠軍
近日,在EDA(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的國際會議ICCAD 2021上,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呂志鵬教授團隊獲得了CAD Contest布局布線(Routing with Cell Movement Advanced)算法競賽的第一名。據悉這是該團隊第一次參加ICCAD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