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33歲的博導陸盈盈已在去年底成為浙江大學長聘教授。
(圖源浙江大學)
陸盈盈2010年6月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4年6月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在康奈爾大學和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從事能源材料領域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入選國家海外人才引進計劃(青年項目);于2015年10月全職回浙江大學工作。
獨立工作以來,她發表SCI論文40余篇,引用6300余次,H因子為36。其中以第一/通訊作者在Nat. Mater. 、Sci. Adv.、Nat. Commun. 等期刊上發表論文32篇,4篇為ESI高被引論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面上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青年首席);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計劃。擔任中國化工學會儲能工程專委會副秘書長、Wiley旗下Nano Select期刊副主編、《過程工程學報》及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期刊編委;組織建設了“浙江省電化學能源儲存工程創新團隊”、浙江大學儲能工程研究中心。已授權國內外專利8項,與上海汽車集團、浙江浙能技術研究院、浙江藍德能源科技等企業開展研發合作。獲《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香港求是基金會“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青年獎,并當選第十三屆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去年10月,陸盈盈還與10名青年學者分享了2021達摩院青橙獎。
她研究的領域包括電解質材料產品工程、多功能離子液體、無機有機納米結構雜化物、鋰電池等能源化工材料、高能量大功率儲能器件、電化學還原二氧化碳等。
對于回國原因,陸盈盈表示:“理由很簡單,因為我是中國人,我在國內做科研就是一件再適合不過的事。唯有回來,別無他念。出生在這里,生長在這里,這里就是我的家,我的根。一個國家強大不強大,能不能往前走,需要每一個人盡自己的一份力。而我所能為國家做的事,就是回來做好科研工作,讓我們國家在新能源領域有所發展。”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