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內卷”的日趨嚴重,加班正在成為一種常態。尤其是在大城市,“996”的生活讓打工人們苦不堪言。雖然加班換來的薪資能在物質上滿足人們,但是其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卻是不可逆的。
近日,一項發表在《柳葉刀-區域健康(歐洲)》期刊上的研究表明,每周工作時長接近或高于55小時的人,在65歲之前患上心血管疾病并因此死亡的風險更高。此外,糖尿病的出現和肌肉骨骼系統受損也與較長的工作時間有關系。
在新研究中,芬蘭職業健康研究所的科學家首先整理出了所有關于超時工作與健康之間關聯的研究。然后,他們調查了 46 種常見的身心健康狀況和 4 種不同原因的死亡案例,以獲得長時間工作與綜合身心健康狀況的關聯結果。同時,他們將監測疾病和死亡的隨訪時間限制在被訪人群的65歲。
研究結果表明,與每周35 至 40 小時的標準工作時長相比,每周工作 55 小時或更長時間的個體中風風險有所增加。
此外,在常見的身心疾病中,有 14 種疾病(28%)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風險與長時間工作相關。但科學家也表示,長時間工作與全因死亡無關。
該研究論文題為“Long working hours and risk of 50 health conditions and mortality outcomes: a multicohort study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已發表在《柳葉刀-區域健康(歐洲)》期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77622100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