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拔智齒是十幾歲和二十歲出頭人群(通常是17歲以后)的“成年禮”。由于智齒出現的時間太晚,晚到出現時人類的心智已趨于成熟,所以才有了這個“智齒”的名號。那么,為什么童年時期的智齒沒有生長出來呢?
近日,一項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的研究表明,小孩子的下巴沒有足夠的空間讓智齒長出來。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下巴也會變長,智齒也就會有更多的空間長出來。
然而,許多現代人的下頜長得不夠長,智齒無法順利進入,所以智齒拔除變得越來越普遍。另一方面,現代人的飲食變得越來越精細,不再需要古人類那樣有力的頜骨來提供足夠強大的咬合力和食物碾磨面積。智齒在咀嚼和消化方面的作用逐步減弱,最后會生長受阻甚至是消失。
研究作者Julia Boughner表示,年輕時遵循古人類經常吃堅硬食物的習慣,可最大限度地發揮下頜生長的潛力。
牙科專家表示,即使人們沒有感覺到智齒帶來的疼痛,在成年早期拔除智齒也可以預防未來的健康問題,例如牙齦感染。
該研究論文題為“A biomechanical perspective on molar emergence and primate life history”,已發表在《科學進展》期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j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