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南洋理工大學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通過合作研究,開發了一種“智能”食品包裝材料。該材料可生物降解、可持續并能殺死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此外,它還可以將新鮮水果的保質期延長2到3天。
科學家介紹,這種包裝材料由一種稱為玉米醇溶蛋白、淀粉和其他天然生物聚合物的玉米蛋白制成,并注入了天然抗菌化合物的混合物(包括百里香油和檸檬酸,在柑橘類水果中常見)。
在實驗過程中,科學家發現,當這種包裝暴露于濕度增加或有害細菌產生的酶時,其中的纖維會釋放天然抗菌化合物,殺死污染食物的常見危險細菌,如大腸桿菌和李斯特菌。因此,這種包裝可以用于多種產品,包括即食食品、生肉、水果、和蔬菜等。
科學家還在草莓中進行了試驗,結果表明,放在這種包裝材料中的草莓可以保鮮7天,而放在普通塑料盒內只能保鮮4天。
研究作者Mary Chan 教授說:“這項發明,是食品包裝行業的一項突破,因為它在無數食品中表現出卓越的抗菌性能。此外,它的制作材料對人體無害,比較安全。”
該研究論文題為“Enzyme- and Relative Humidity-Responsive Antimicrobial Fibers for Active Food Packaging”,已發表在 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1c1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