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2021高等教育十大關鍵詞:雙減、職稱改革、交叉學科……

        評論

        教育,是民族之本,亦是國之基石。過去的2021年,對于整個教育行業來說,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高等教育普及化邁入發展新階段,“雙減”政策出臺,為高等教育提供更優質生源奠定基礎。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教育行業將走向改革與發展新征程,承擔著開好局、起好步,高質量發展的重任。

        5月2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上,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拉開了雙減帷幕。7月24日,中辦、國辦印發《意見》,標志著“雙減”工作全面啟動。為了確保“雙減”政策能落實到位,教育部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牽頭相關部門共同擬訂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相關標準和制度并監督執行。

        教育是百年大計,從短時間看,“雙減”雖然對教培行業影響巨大,但其目的是減輕學生負擔,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為高等教育提供更優質的生源,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它將健全教育生態體系,構建更為健康、合理、人性化的教育環境,實現教育公平、公正的初心。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交匯之年,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個特殊節點上,教育作為民族振興和國家發展的基石,在續接“十三五”中國高等教育輝煌成就基礎上,也將開啟“十四五”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新征程。

        因此,在今年,教育部編制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并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編制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教育部分的工作。“十四五”規劃中提到要構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60%;支持發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推進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推進基礎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推進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振興等。

        2021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關于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通知》,“交叉學科”正式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國家安全學”成為該門類下的一級學科。12月6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專門印發了《交叉學科設置與管理辦法(試行)》,建立了交叉學科放管結合的設置機制和調整退出機制,提出了交叉學科學位授予基本要求,構建了交叉學科的質量保證體系。

        如今,我國已經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新的時代也需要新的生產工具和資料。而交叉學科的作用,就在于通過不同學科方法和手段共同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同樣,管理辦法也明確表示,交叉學科是多個學科相互滲透、融合形成的新學科,具有不同于現有一級學科范疇的概念、理論和方法體系,已成為學科、知識發展的新領域。因此,它承擔著新工具新生產資料的重要性。

        2016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全面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經過5年的努力,深化職稱制度改革任務總體完成。2021年1月,人社部、教育部印發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改革通過健全制度體系、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拓展評審范圍。在保持高校教師現有崗位類型總體不變前提下,高校可根據自身發展實際,設置新的崗位類型;落實自主評審,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等。

        教育強國離不開完善的教育師資體系,只有從源頭上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才能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高等教育科學發展。這次改革的重點,在于樹立了重品德、重能力、重業績的評價導向,破除唯論文、唯“帽子”、唯學歷、唯獎項、唯項目等傾向;同時拓展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的發展空間,進一步發揮用人主體積極性,充分激發專業技術人才的創新能力。

        2021年4月12日,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上著重強調,在堅持共同富裕的原則下,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專業性人才。只有把職業教育提到高等教育同樣的地位,才能建設技能型社會,弘揚工匠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離不開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樣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2021年,我國針對職業教育發展,相繼發布《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十四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建設實施方案》、《關于做好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工作意見》等多項政策,逐步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國家培養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源自歐美的Tenure-track制度,經過國內高校多年的吸收改進,如今形成了“非升即走”的機制。理論上,“非升即走”使得高校科研工作不再是一潭死水,它能盤活人才資源,激活教師的科研主動性,優化師資結構,保障學術自由,促進我國科研事業良好發展,但在實施過程中,高校和教師雙方權益矛盾也隨之浮現。

        由于國內高學歷人才培養數量增長較快,高校對人才引進標準越來越嚴格,“非升即走”之下,高校青年教師不可避免地陷入“內卷”:35歲年齡焦慮、限定時間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拿不到的續聘合同……

        近年,高校異地辦學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它能夠讓高校獲得新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能實現產學研的有效銜接。然而,這也同樣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規范化,會加劇高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對于所在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度將會削弱,也將使我國高等教育分布不均衡的現狀進一步加深。

        2021年8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逐步清理規范現存的高校異地校區、嚴格把握“學院”更名“大學”的條件等多項要求。在《意見》中,教育部指出,不鼓勵、不支持高校跨省開展異地辦學,特別是嚴控部委所屬高校、中西部高校在東部地區跨省開展異地辦學,原則上不審批設立跨省異地校區。確需設立省內異地校區的,由省級人民政府統籌,納入本省高校設置規劃,嚴控數量、嚴把條件,按照隸屬關系履行審批程序。對于現存的高校異地校區,本著平穩有序的原則逐步清理規范。新申報設置的學校,須不存在跨省異地校區。 

        2021年7月8日,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結構優化、集約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并通過迭代升級、更新完善和持續建設,實現長期、全面的發展。教育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信息化為主導,面向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聚焦信息網絡、平臺體系、數字資源、智慧校園、創新應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的牽引力量,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舉措。教育新基建的重點方向包括信息網絡新型基礎設施、平臺體系新型基礎設施、數字資源新型基礎設施、智慧校園新型基礎設施、創新應用新型基礎設施、可信安全新型基礎設施共六大類20項。

        目前,互聯網全面普及下,人類社會結構也在發生深刻變革,一個嶄新的數字化社會正在加速形成,元宇宙的火熱,也給教育行業帶來了新的思考。在該以意見指導下,各大高校和社會教育專家,都在探討,如何將元宇宙+教育新基建完美的結合,構建新時代的教育場景,為教育行業創新發展探索新途徑和新模式。

        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關于下達2020年審核增列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及其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等文件,經審議,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了2020年審核增列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及其新增學位授權點名單: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等14個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淮陰師范學院等25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可開展研究生培養工作;北京電子科技學院等20個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長治醫學院等18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需進一步加強建設。

        獎懲分明,賞罰有度。在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宏觀戰略背景下,學位點建設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強國戰略的實施成效。任何時候學位點的增列和撤銷,都有著其重大意義。因此,在國家發展戰略的指導下,高校學科建設不能盲目驅動,需要圍繞著“雙一流”建設目標,樹立一流意識,貫徹一流標準,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同時也要結合自身優勢,找準學科定位,加強與區域發展的密切聯系,聚焦產業變革新領域,凸顯高校特色。最終落實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理念,打造一批優秀的師資隊伍,建立起一個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

        國家要強大,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這是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的總局部署。而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2021年5月14日,教育部等四部門于印發《關于實現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對進一步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作出要求。

        在提高鄉村教育質量的前提下,高校需要積極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能,為鄉村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與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清華、人大等19所高校發起成立鄉村建設高校聯盟,聯盟旨在匯聚高校力量、助力鄉村建設、搭建服務平臺,為鄉村建設提供人才、技術和智力支撐,開展“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為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和服務農村現代化貢獻高校力量。

        標簽: 高等教育 十大關鍵詞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亚洲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 亚洲电影在线播放| 夜夜亚洲天天久久|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app|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亚洲综合网站色欲色欲|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国产精华液网站w| 亚洲AV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亚洲91精品麻豆国产系列在线|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电影唐人社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91在线| 色偷偷亚洲女人天堂观看欧|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大尺度无码专区尤物|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7777香蕉|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人77777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