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互聯網的最大風口莫過于直播帶貨
明星、網紅、老總、教授
打開任意平臺的任意直播間
你總會看到各種身份的人活躍其中
用激情的言辭和低廉的價格
試圖打動屏幕前的你下單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互聯網營銷師已超1000萬人,且從業人員數量以每月8.8%的速度快速增長,覆蓋用戶規模達到8億以上,直接帶來的營銷成交額達千億元,不僅拓展了消費需求,也促進了產品銷售,促進了經濟發展。
面對頭部主播的接連翻車,中小主播在當下這種環境下怎樣才能在直播行業獲得成功呢?
看準消費模式的改變是做好直播電商的基礎
1.重心在商品上的消費模式
最早在淘寶出現的直播電商主要是基于求實心理:通過觀看直播能夠直觀看到商品,比圖片更立體和真實,而且直播間往往還有優惠。
直播電商有一定熱度后,消費者圍繞直播電商開始形成一些話題,交流對商品的看法,于是便有了基于社會交往需要的直播電商需求。
這種消費心理集中關注商品的性價比、商品的話題度、商品的適用性等屬性,是關注“物”的消費心理。
2.重心在主播或者其他事情上的消費模式
帶貨網紅的出現,逐漸使直播平臺成為一個追星平臺。粉絲追網紅而聚于平臺,商品已經不是中心,網紅才是關鍵。
直播帶來的逛街體驗感、對“人”或“事”的感動都促使用戶產生消費行為,這種消費有實際需求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因情感因素而關注和購買。這些消費心理更多地偏向對“人”或“事”的消費,對“物”的消費比重降低了很多。
目前的直播電商消費模式正在從“物”的維度擴展到“人”或“事”的維度,從單純的經濟現象演變為一種文化現象。
對于直播電商來說,后結構主義范式下商品本身的價值不再是消費者主要關注的對象,消費者更在意的是體驗直播過程的快感和愉悅。
粉絲看直播不在于主播說了什么、做了什么,他們享受的是與主播“在一起”的愉悅;粉絲購買一些商品,在外人看來沒有實際價值,但在粉絲看來“喜歡就值得買”;喜歡場景消費的人不是為了某一個直接目的而看兩三個小時的直播,而是在享受一種場景體驗。
讀懂消費心理是提高直播轉化的關鍵
從本質上說,直播電商是將消費者帶入一個特定的消費場景中。在這個場景中,直播團隊利用各種話術、展示、互動等,影響消費者的心理,從而實現從粉絲到購買的轉化。掌握消費心理學,對打造直播爆款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直播間里存在哪些消費心理呢?
1.求實心理
具有求實心理的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比較注重實際效用和質量,講求經濟實惠、經久耐用、使用方便等,他們購買行為產生的核心是“實惠”“實用”。
例如,在李佳琦的直播間,口紅之所以能被“安利”到斷貨,正是因為他滿足了實用型消費者的兩大訴求:一是節約消費時間,二是買到更便宜、更合適的商品。
李佳琦了解彩妝并賦予每一支口紅不同的特質,同時也了解女性對口紅的需求。他會現場示范,直接把口紅涂嘴唇上,說明哪種口紅對不同的女生更為合適。加上在直播過程中推出了層出不窮的各種優惠活動,足以滿足消費者的求實心理需求。
2.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簡單來說就是跟風、隨大流。直播間是最容易產生從眾心理的地方。
在直播間,很多主播很好地利用了從眾心理,即暗示粉絲:大家都買了,你跟著買肯定沒有錯。
直播間從眾心理誘因
在“雙十一”期間,有些人購買純粹是因為看到別人都在“買買買”,原本自己沒有需求,但是也要跟風買。這就是典型的“從眾心理”。
直播間里,觀眾席的設置、觀看人數、評論、點贊數及點贊動畫、活動入口鏈接等,都能傳遞出直播間火爆的氣氛。直播間會將有助于引導購買的信息外露,例如,某某已購買,多少人想購買等,營造一種大家都在買的感覺,讓那些有選擇困難的消費者被少數購買態度明顯的人影響。
直播間里各種數據統計會誘發從眾心理
3.稀缺心理
當獲取某一物品的機會越少時,想要的人就會越多。這在消費心理學中,被稱為“稀缺效應”。
在營銷中,饑餓營銷便充分地運用了稀缺心理。商家有意地調低產量,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這樣既可以維護產品形象,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產品銷量、售價、利潤率。
直播間里,限量銷售、限時特購等模式,正是利用了消費者的稀缺心理。例如,很多主播都會說“某某產品只準備了200套”,很多消費者便會迫不及待地下單,就怕搶不到。
頭部主播的直播間里少說都有幾萬觀眾,而商品只有幾千件,這個時候這款產品相對于龐大的觀眾群體來說就是稀缺的。當其他人都在直播間搶購時,我們的大腦就會受到稀缺性原理的影響,無法進行理智的判斷,只想得到這款產品。
4.權威心理
人們都有安全心理的需求,認為權威人士或者權威機構等往往是正確的。
利用權威心理的銷售模式,是一種全新的“人找人”的新模式。它重構了傳統電商的供需匹配方式:因為我相信你這個人,所以你推薦的東西我就會買。這其實是一種信任經濟。
優秀的主播必須做到“人品合一”。
例如,6年的口紅專柜工作帶給了李佳琦很多的知識和經驗。他對口紅的了解和描述會讓消費者對其產生一種專業權威的印象,進而慢慢在腦海里形成“他推薦的口紅不會錯”的心智認知。
又如,很多直播間在介紹產品時,會展示各種權威機構的檢測證明等,也是利用權威心理來說服消費者,從而提高轉化率。
再如,“總裁直播潮”成為當前最熱的趨勢,也被越來越多的商業大咖所接受。各品牌總裁可謂行業領域的專業人士,各界權威代表紛紛直播帶貨。
5.損失厭惡心理
人們天生對損失更敏感。比如,你損失十塊錢的痛苦可能需要獲得二十塊錢才能彌補。
主播們在直播帶貨時往往會附帶一些優惠,比如代金券或者贈品。這些優惠其實價值并不是很高,但在直播間外購買同樣的商品就沒有這些優惠。這個時候,損失厭惡心理就開始發揮作用了。觀眾會覺得如果不買就失去了這部分優惠,損失厭惡心理就會驅使觀眾下單。
在直播促銷中,產品在價格上通常有30%~60%的折扣,這是直播最重要的策略。其本質就是在一種緊張刺激的氣氛下,用巨大的優惠征服消費者的心智,讓消費者積極下單購買。
在直播間銷售的產品限量限時上架,主播會不斷地強調“這款產品我只能拿到1萬份”“只有5 000個美眉可以搶到它”“錯過今天的直播就要恢復原價”等。
為了對抗“錯失便宜物品導致的損失”,就會有消費者每天蹲守在直播間;為了對抗“再次直播時間不確定”的失控感,就會有消費者立即購買而不是等到自己真的需要了再購買。
6.場景融入心理
逛街是線下的一種生活方式,即使不買什么,很多女性也把逛街當作一種樂趣。觀看網紅直播帶貨,可以看作在虛擬網絡空間的一次“逛街”。用戶進入“逛街”場景中,即使不買什么,也可以感受到“虛擬逛街”的樂趣。
電商直播這種“逛街式”場景成為線下逛街的一個重要替代。電商直播除了解決傳統圖文展示的痛點之外,還能使用戶與主播互動、看到其他買家的踴躍參與。
這種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就是社會臨場感(social presence)。社會臨場感使得線上人際互動的感知顯著增強,本質上將個人消費行為變成社會化消費行為。
以吃飯直播為例,主播可以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多方面為臨場感的生動性營造氣氛。與此同時,網絡直播還能增強互動。這在增強觀眾的臨場感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付費意愿。
7.粉絲追捧心理
對于擁有追星心理的消費者來說,價格、適用性等商品屬性不是這類消費的主要目標。更多的受眾是因為追星而成為直播平臺用戶,進而成為消費者。
在李佳琦的直播間,通常有400萬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固定粉絲。“我看過李佳琦的所有直播,”一位辦公室女士興奮地說道,“他充滿激情的語氣吸引了我。”
“粉絲經濟”的特點是更在意主播本人,而非所購買產品的實際價值。
各路明星入駐直播間,成為KOL,參與直播經濟,這是合理的。首先,這些明星已經擁有大批粉絲,能夠帶來流量。其次,公眾對明星的信任度更高,因此人們更愿意購買明星推薦的產品。
認清多方博弈關系是沖破直播電商瓶頸的前提
隨著電商直播領域的“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更加明顯,渠道價值不斷加碼,主播的議價能力也發生了變化。主播之間,不僅以“全網最低價”的拿貨能力吸引用戶,也以坑位費、抽傭率劃分層級。
渠道價值的問題,關鍵在于話語權。
“攜用戶以令商家”,直播電商把頭部主播(MCN機構)的話語權提升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層級,主播要兼顧為消費者提供“低價”商品與自身收益的增長,必然會不斷擠壓商家、品牌方的利潤。如果商家通過主播出貨的利潤低于抽傭費,就得面臨是否虧錢買曝光機會的抉擇。
據第一財經報道,樸西電商的負責人透露,李佳琦“雙十一”當天的鏈接費為15萬元,分成比例為20%,他們和李佳琦合作了5次,虧了3次,“雙十一”當天更是虧了50萬元。
目前,多數電商直播目前存在著非常嚴重的雙端訴求錯配。短期內實現高銷量、高聲量的成績很容易,但錯配的長期代價就是品牌價值與消費熱情的損耗。
“全網最低價”可以看作一種另類的“批發”(不完全等同)。價格是由供需決定的,而“批發價”的形成,往往由廠商、經銷商的博弈決定,經銷商保證出貨量,從而分擔廠商的風險、降低廠商的邊際成本,這都是渠道價值的體現。
在傳統零售中,“流通即成本”。商品普遍經過二級、三級批發商(經銷商)再到最后的終端零售商,中間加價很容易超過50%,甚至是倍數級加價。在電商(網絡零售)中,“渠道即成本”。商品能夠實現從一級倉儲直達消費者,其中的電商平臺抽成、電商代運營成本依然存在,只不過電商的集聚效應、渠道效率、價格相比傳統零售還是有優勢的。
普遍的電商直播,是在電商基礎上,增加了直播的渠道。當直播間的出貨量足夠大,在“全網最低價”的情況下依然能夠覆蓋商品的邊際成本時,商家就是有利潤的。
從博弈論的角度看,“零和游戲”對電商直播而言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種趨勢。
在直播帶貨的鏈條中,商家讓利的受益方包括平臺、機構、主播、消費者,話語權最小的還是消費者。渠道效率與價值之間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成本最終還是會攤到消費者頭上。2019年“雙十一”李佳琦直播期間,百雀羚臨時取消了雙方的合作,這就是一次品牌方評估收益改變決策的典型事件。
淘寶直通車、淘寶客、京準通等,以及刷單、刷評分等(雖是灰產),都是常見的買量手段。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興的電商代運營形式,同樣也兼具“買量”功能。
除了“薄利多銷”,很多商家、品牌也能接受“虧本買賣”,這種情況更多考量的是曝光量,提高品牌知名度,通過直播快速、大量出貨也有助于一些新品、店鋪在電商平臺推薦權重的提高。
當然,李佳琦也助推了歐萊雅、嬌蘭等品牌,這是主播與商品、品牌契合度較高的體現,也與直播團隊的專業能力直接相關,品牌方需要在合適的主播身上長期砸錢,很難說這種收益是否劃算。
直播賣貨不是萬能的,需要有合適的平臺、合適的主播、合適的定價。盲目追求“直播效應”卻不能做好成本管控與收益評估,不一定賺錢,大概率會翻車。
做好價值傳遞是直播電商持續成功的根本
1.傳遞正能量
央視新聞曾發起“謝謝你為湖北拼單”公益行動的帶貨直播。第一場便是央視新聞主播朱廣權和帶貨達人李佳琦組成的“小朱配琦”組合。這場公益直播吸引了1 091萬人觀看,累計觀看人次1.22億,直播間點贊數1.6億,近兩個小時的直播累計賣出總價值4 014萬元的湖北商品。不僅如此,朱廣權出其不意的押韻打油詩讓“小朱配琦”這個臨時賣貨組合登上了當晚微博熱搜榜的榜首。
4月10日,羅永浩也推出“湖北專場”直播。按抖音官方提供的數據,羅永浩這次直播只用了11秒就賣光了60萬斤的湖北橙子。
羅永浩團隊表示:首秀收到的360多萬元打賞,將全部用來補貼湖北當地的果農;第二場直播打賞近330萬元收入也將用在抖音的“援鄂復蘇計劃”上。相當于羅永浩用兩場直播的近700萬元收入做了公益。
2.傳遞社會責任感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些平臺推出幫助湖北農副產品銷售的直播電商,網民支援湖北,直播電商獲得口碑和收益。
2020年4月8日下午,抖音“市長帶你看湖北”活動首場直播,武漢市政府黨組成員李強走進抖音直播間,向網友介紹武漢經濟重啟和復工復產情況,并推介良品鋪子、蔡林記等知名湖北企業產品,當日銷售額達1 793萬元。
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的一位副縣長在直播過程中,當場“吃雞”,3小時就賣出了6 000多只。“縣長開直播”成為網絡熱詞,地方官員一改往日嚴肅形象,紛紛來到臺前,以手機直播帶貨的形式推廣當地特色農副產品,助力消費扶貧。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縣長扎堆做網紅、玩直播,為本地農副產品打開銷路。甘肅禮縣副縣長高小強,通過直播賣出了1 500多斤蘋果;安徽碭山縣副縣長朱明春在直播間現場獻唱,半小時內賣光了5 000份碭山梨膏;山西平順縣縣長任舒文的辣醬上線5分鐘賣出8000多份,相當于平時兩年半的銷量……
網友們紛紛稱贊,“這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樣子”。
無論是縣長,還是網紅主播和明星,愿意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親力親為,以實際行動幫助農民群眾,直播電商事業定能獲得人民群眾的廣泛持久支持。
本文摘編自《直播的邏輯》和《成為主播》,獲得得到、抖音、快手、新浪高管以及俞敏洪、郎永淳、吳聲等專家重磅推薦,書中詳細介紹了直播背后的原理、技巧、知識圖譜和底層邏輯,產品、流量、供應鏈、粉絲黏性全方位優化之道。不僅是從業者的必讀書,傳播、營銷等領域的相關人士也會從中獲得啟發與幫助。
預知更多詳情可參與前瞻經濟學人APP最新一期(第50期)前瞻好禮活動,即有機會限免領取實體書籍一本!參與方式&更多活動如下:
參與方式一
即刻起,打開前瞻經濟學人APP,進入“我的”——“簽到”頁面,點擊“參與兌換抽獎號”即可參與本期(第50期) 前瞻好禮(注本期開獎時間:2022年1月3日晚22:00),系統將隨機抽取十位幸運用戶免費送出實體書籍一本!
參與方式二
即刻起,關注“前瞻經濟學人”微信公眾號,打開文章《大主播時代終結,中小主播的機會來了?》進入文章評論區參與留言互動,截止2022年1月4日上午10點,我們將隨機抽取一名優質評論用戶,限免送出實體書籍一本!
參與方式三
即刻起,關注@前瞻經濟學人APP 微博賬號,評論前瞻經濟學人APP的當期相關微博,截止2022年1月4日上午10點,我們將抽選一名幸運用戶限免送出實體書籍一本!
溫馨提示
在您收到書籍后,分享兩張及以上與書籍相關的照片并附上分享語到前瞻經濟學人APP“圍觀”或者微信朋友圈頁面,截圖給前瞻懂行帝微信:(微信號:qianzhanseo),還可額外獲贈前瞻經濟學人APP 3000積分噢!!!(積分可兌換xxx張好禮券、報告、數據庫下載權限、前瞻周邊、實體物品等超值物品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