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  正文

        前瞻全球自然地理周報第17期:超大質量黑洞會周期性地“打嗝”,吃素讓恐龍的外表更加美麗

        評論

        馴鹿之所以能夠成為圣誕老人的完美“交通工具”的五大原因

        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無論是哪一代人,聽到的關于圣誕老人的故事都是圣誕老人騎著馴鹿拉的雪橇周游世界去派發禮物。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是馴鹿在拉雪橇,而不是傳統的“雪地老司機”哈士奇或者阿拉斯加犬呢?科學家分析,馴鹿身上的五個生物學特性使得它們非常適合給圣誕老人“打工”:一是耐寒,馴鹿最多可以有2,000 根毛發擠入一平方厘米,使其密度是人類毛發的十倍。這種雙層可以捕獲空氣并形成一層絕緣層,防止馴鹿失去熱量,并阻止雪到達并冷卻皮膚;二是好養活,馴鹿只需要吃在冬天也分布廣泛的地衣即可存活;三是好視力,馴鹿的眼睛甚至可以看到紫外線,這讓它們在黑暗的夜里也通行無阻;四是穩重的足蹄,馴鹿寬大的月牙形蹄能夠讓它們在雪地上穩穩當當地行走;最后是驚人的耐力,馴鹿每年最長能夠進行5000公里的遷徙,這一距離比其他任何陸地哺乳動物都要遠,并且它們每天至少會移動55公里。除此之外,它們的速度也快得驚人,最高可達每小時80公里。綜上所述,這五點特質讓馴鹿成為了圣誕老人的完美伙伴。

        為了生存,熱帶叢林中的哺乳動物上演“竊聽風云”…

        竊聽不僅屬于警察和間諜的劇本。這也是一種在動物中上演的現象。先前的研究表明,某些物種,尤其是鳥類,會互相傾聽附近捕食者的警告。但是哥本哈根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尋找食物時,各種哺乳動物會互相竊聽。研究人員使用 GPS 項圈、相機陷阱、播放猴子聲音的揚聲器以及收集掉落水果的陷阱收集數據。研究數據顯示,落入陷阱的水果90%以上有咬痕,被猴子吃掉一半,落入陷阱的水果幾乎立即被吃掉。這表明了有不少動物是通過猴子丟下來的“殘羹剩飯”而為生的。

        嚴厲的猩猩媽:要吃的可以,但是孩子們得自己動手

        猩猩媽媽在猩猩寶寶可以自己獨立生存之前,會對后代進行長達九年的教育,這比人類以外的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的育兒時間都要長。與人類非常相似,猩猩在出生近十年后終于實現獨立之前,依靠它們的母親來學習生活技能——例如吃什么和去哪里尋找食物。新研究發現,與人類不同的是,猩猩媽媽不參與后代的學習,她們更像是被動的榜樣而不是主動的教師。幼崽會在母親進食時注視或“窺視”她,尤其是在食物難以加工的情況下。他們也會乞求或“索取”母親正在吃的食物,通常是試圖從她手中搶走食物。

        狼犬世紀之戰,誰將獲勝?

        想象一下世界上最具標志性的兩種犬科動物——野狗和狼——正面交鋒。誰會贏?科學家對灰狼和澳洲野犬之間的對決結果進行了預測?;依鞘浅壥橙鈩游?,主要以其他動物為食,而澳洲野犬則是雜食動物。盡管兩者的移動速度都能達到50-60公里每小時,但體型較小的澳洲野犬在狹窄的地形當中更有優勢,更灰狼則在開闊的地形更占優。與此同時,兩者單獨對決和團體對決的結果也天差地別。當然,現實中狼和野狗永遠不會在野外打架。它們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棲息地的持續破壞和人類廣泛的直接迫害。

        河漫灘的洪水來又去,小動物們也隨波逐流

        漫灘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各種植物和動物生命的重要棲息地,但人們對它們的了解實際上是在水線以上。以前對允許這種生物多樣性的物理特性知之甚少。在京都大學、北海道大學和由 Hiromi Uno 領導的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最近的一項合作努力中,在日本北部Butokamabetsu 河泛濫平原的季節性洪水期間和之后觀察到了有趣的動態。河流的自然流動模式和漫灘復雜的地貌相結合,為河漫灘多樣化的水生生物群提供了支持。該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季節性變化會導致大面積洪水以及河道的擴張和收縮。這些允許各種動物(例如兩棲動物、魚類、底棲動物和浮游生物)的水生棲息地發生空間和時間變化。

        天才蜥蜴甲蟲利用竹子為后代打造了一個“完美溫室”

        日本蜥蜴甲蟲的幼蟲以酵母為食,這些酵母從它們母親的腹部注射到它們生長的竹莖中。現在,名古屋大學的科學家們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酵母可以消化竹子木質組織中的一些復雜的糖類,但它并沒有。相反,它消耗的是更簡單和更多的糖源。這是因為竹子不僅是酵母的農場,也是幼蟲的房子。所以為了幼蟲可以安全地生活在一個堅固的房子里,酵母不會分解復雜的糖類,從而避免“房子”崩塌。

        九頭蛇永垂不朽!科學家發現它的干細胞能夠“無限自我更新”

        九頭蛇(Hydra )屬于由大約 10000 個物種組成的動物群,分為兩大類:Anthozoa(由海葵、珊瑚和海筆組成)和 Meduzoa(海黃蜂、水母和水螅)。生活在溫帶和熱帶地區的九頭蛇通常被認為在生物學上是不朽的:它們的干細胞具有無限自我更新的能力。先前的研究已經發現了多種發育途徑調控的證據。研究人員發現了幾個與頭部再生相關的基因。日前,科學家首次確定了在 九頭蛇頭部再生過程中發生變化的基因組的特定候選調控元件,這些元件決定了生物體如何根據需要打開或關閉基因來發育。

        鯨須的梳齒上,記錄著鯨魚的歷史

        鯨須由角狀材料制成,與頭發或指甲一樣,以固定速度生長,在這種情況下,每年可生長 10 至 16 厘米。通過對死鯨鯨須的連續樣本進行化學分析,不僅可以了解鯨魚飲食的歷史,還可以了解它的遷徙路線。在最新一期的《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志上,NIOZ 研究員 Philip Riekenberg 和來自烏得勒支大學和瓦赫寧根海洋研究中心的同事展示了他們用一種新方法分析動物組織中的氮同位素的結果。這項研究首次表明,通過測量整個鯨須長度的單個氨基酸,科學家可以非常詳細地重建鯨魚的成長過程。

        瘋狂排便的河馬將棲息地的河道變成了自己的“元腸道”

        河馬每天可以吃掉近 100 磅的食物——因此,它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用大量的糞便填滿水池。在一些河馬棲息的河道上漂浮著太多的糞便,以至于人們根本看不出下面有水。新研究發現,所有這些排泄物都將水池變成了河馬內臟的延伸部分,因為排出到水中的細菌和其他微生物能夠存活下來并在聚集的動物之間共享。正如研究人員所說,這種“元腸道”可能對河馬的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此外,被河馬糞便污染的河道會積累大量的甲烷氣體,并對河流當中的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群落產生影響。

        算法表明:即便是冬天,蚊子也有辦法繼續繁衍生息

        蚊子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可以在一次血餐中飲用其體重的三倍,是一種強大的寄生蟲。但要達到成年,蚊子需要在溫度有利于其繁殖、生長和發育的環境中飼養。在《科學報告》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德克薩斯 A&M 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于機器學習的數學模型,以精確預測白紋伊蚊、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病毒攜帶者的繁殖地內的局部或小氣候溫度。他們的算法還表明,即使在冬天,某些繁殖地的溫度也可能足以讓蚊子生長和繁殖。該模型還顯示,雨水渠的隔熱條件可能導致 84% 的幼魚和卵以及 96% 的成蟲在冬季(一年中蚊子被認為處于休眠狀態的時間)存活。

        蜜蜂學習的時候也會搞小聰明,用最簡單省力的方法來記住花朵

        像人類一樣,大多數動物都喜歡簡單的學習形式。我們都知道蜜蜂具有學習大量關于花的信息的認知能力,但新研究表明,蜜蜂只會關注花朵輪廓的顏色、圖案等基礎信息,而不是對整朵花進行檢查和記憶整朵花的信息。這說明蜜蜂只提取了它們需要的信息,而不是學習它們可用的所有信息。這項研究的發現可能會提供有關花朵進化的見解,花朵的彩色圖案可以幫助蜜蜂等傳粉媒介快速安全地著陸。

        游客與猩猩的“死亡接觸”:你以為的溫情邂逅,其實是猩猩的死神之吻

        新冠病毒不僅影響人類;我們的近親類人猿也處于危險之中。包括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專家小組表示,叢林徒步旅行者可能會通過傳播新冠病毒等人類病毒而危及極度瀕危物種的生命。研究人員檢查了印度尼西亞游客發在社交平臺的照片,發現他們打破了保持 10 米距離的規則,自拍、撫摸、擁抱或喂食野生猩猩。這項活動使猩猩暴露于可能引發致命感染的人類疾病。事實上,國家公園會對每一位游客告知與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將帶來人畜共患疾病傳播的風險,但顯然不少游客并未與野生動物保持應有的安全距離。目前,在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島上的三種猩猩均已被列為極危物種。任何外來的接觸和病毒都有可能給它們帶來滅絕的風險。

        來自貼心候鳥的戶外長時間穿衣建議:最好穿淺色“衣服”

        候鳥特別適合在極端距離上尋找出路,這是對耐力的非凡考驗?,F在,研究人員在 12 月 6 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的報告發現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讓候鳥在如此艱苦的旅程中保持涼爽:顏色較淺的羽毛。研究人員認為,遷徙物種之所以羽毛顏色較淺,是因為淺色能夠降低它們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導致過熱的風險。這對于需要長途跋涉,甚至中途無法停下來休息的動物來說尤為重要。

        以勤勞著稱的蜜蜂落敗,授粉界“效率王”另有其人!

        蜜蜂在人類的童話故事里總是以勤懇園丁的形象出現。一項新研究表明,授粉蜜蜂的效率其實還比不上普通蜜蜂,更比不上其他昆蟲。研究人員將蜜蜂與多種傳粉媒介進行了比較,包括螞蟻、蜜蜂、甲蟲、鳥類、蝴蝶、蒼蠅、飛蛾和黃蜂,他們發現蜜蜂作為農作物傳粉者的重要性主要來自于它們的數量豐富,而不是它們的采蜜質量。

        殺了數百只貓的臭名昭著“克羅伊登貓殺手”身份終于揭開

        自 2014 年以來,在倫敦南部小鎮克羅伊登 (Croydon) 周圍發現了數百只貓的尸體、肢解和斬首。神秘的殺戮引發了憤怒和好奇,許多人懷疑是一個惡意的貓連環殺手負責,被稱為“克羅伊登貓殺手”。現在,一項新的研究對辯論進行了權衡,并聲稱罪魁禍首實際上是狐貍。 據《獸醫病理學》雜志報道,英國皇家獸醫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對在倫敦發現的 32 只貓進行了尸檢。DNA 檢測、科學成像和尸檢相結合,沒有發現任何人類參與的證據。相反,他們認為殘害很可能是赤狐捕食的結果,紅狐在倫敦地區多產。他們得出結論,其中 10 只貓被動物捕食過,8 只死于心肺衰竭,6 只死于鈍器外傷(可能是車禍),一只死于乙二醇(一種用于防凍的化學物質),另一只死于肝功能衰竭。由于“大面積肢解”,研究人員無法確定其余 6 具尸體的死因。

        寵物狗遠比你想的聰明!研究發現:狗狗最多可理解215個單詞

        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狗狗之間也存在差異,有些狗似乎聽不懂“坐下”和“躺下”這兩個詞。近日,一項新研究表明,犬類平均能理解多達89個單詞和短語。加拿大的研究人員調查了165位狗狗的主人和狗狗,了解他們的寵物對不同單詞和短語的理解程度。平均而言,主人表示,他們的狗可以回應89個術語。據報道,一只特別聰明的狗總共能夠理解215個詞語。而狗狗會回應的大部分詞是命令詞匯,包括“坐下”、“翻身”和“躺下”等經典詞。 

        野餐桌下驚現美洲獅小貓,好可愛!

        據外媒報道,加州當地人在野餐桌下發現了一窩4只美洲獅小貓,其中2只美洲獅小貓幸存下來,目前正在南加州一家獸醫醫院接受照顧。當地野生動物機構的生物學家對小貓進行了檢查,并為它們配備了小型無線電項圈。隨后將這些小貓安置在一個由攝像頭監控的臨時巢穴中,希望貓媽媽能在晚上回來。但是專家估計,小貓幼崽的母親要么去世了,要么遺棄孩子。目前2只動物將被暫時安置在奧蘭治縣動物園,直到為它們找到一個永久的家。

        Credit: National Park Service via AP

        “消失的泥鰍”回來了

        土耳其魚類學家在土耳其東南部的兩條溪流中重新發現極度瀕危的巴特曼河泥鰍(Batman River loach)物種種群,這是自1974年以來第一次看到這種小魚。這是中東地區最小的泥鰍物種,比歐洲發現的任何泥鰍物種都小。這種小動物長1.4英寸(36毫米),曾經分布在巴特曼河的溪流和支流周圍。1986年至1999年土耳其巴特曼河大壩建成后,河里的泥鰍數量急劇下降,導致一些科學家擔心許多泥鰍物種可能已經滅絕。這次科學家重新發現“消失的魚”,感到非常高興,同時也將采取進一步行動保護這些魚類物種。

        Credit: Re:wild

        人類的水上娛樂可能會傷害海龜!海龜:我害怕

        全世界范圍內,約350種海龜的處境十分危險,61%的海龜物種已經滅絕或受到滅絕威脅。有許多因素導致這樣的結果,與大多數野生動物一樣,海龜受到棲息地喪失、偷獵、人類活動相關的直接死亡和污染威脅。但海龜不像鳥類和哺乳動物那樣照顧它們的卵或幼崽,因此在沒有任何照顧或保護的情況下,大多數卵和幼龜被掠食者吃掉,或者死于寒冷、干旱、洪水或其他天氣災害。但是,如果雌性產下足夠多的卵,有些會孵化并成大,海龜可以有非常長的壽命。但是,有研究人員發現,許多海龜傷痕累累,這代表了休閑劃船可能對水生野生動物的產生一定的壓力。摩托艇以多種方式影響水生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包括噪音污染、化學污染、尾流、侵蝕、碰撞。

        濕地遭到破壞,蜻蜓也活不了

        近日,有環保人士表示,濕地的破壞讓世界各地的蜻蜓數量減少,有六分之一色彩艷麗的昆蟲面臨著滅絕的威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一份報告對全球所有6016種蜻蜓和豆娘物種進行了評估,發現其中至少16%的物種有滅絕的風險。1970 年至2015年間,世界上35%的濕地消失了,加上殺蟲劑、其他污染物和氣候變化日益嚴重的威脅,許多蜻蜓物種頻臨滅絕。

        企鵝在海洋“漫游”,殊不知生存面臨威脅

        企鵝可以被稱為“海洋漫游者”:因為它們在生命的某些階段,或者它們的一生,都在海上冒險。雖然人們可能不認為企鵝是旅行動物,但企鵝確實具有極強的移動性。這種移動性也擴大了它們在海上面臨的生存威脅范圍,特別是在人類活動頻繁的公海上。在最受威脅的海鳥群體中,企鵝在海上面臨的污染、捕撈和氣候變化的威脅最大??茖W家表示,應進一步深入了解企鵝在公海上的移動行為,制定更好的保護政策。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放過老虎吧

        如今,非法圈養的老虎數量(即“老虎養殖場”)比野外生活的老虎數量要多。在農場,老虎被當作牲畜飼養,其唯一目的是利用老虎的骨骼和身體部位生產非法的傳統藥物,這些藥物被認為可以治療風濕病和其他疾病。有不法分子看中了這一點,一心想著做“一樁大買賣”。“虎骨膠”是將虎骨在高壓鍋中溶解兩三天后產生的褐色汁液狀物質?;⒐悄z的“原料”不僅來自老虎養殖場,還來自被偷獵的野生老虎。盡管有相關規定與措施保護野生老虎,但仍然存在黑市,對老虎進行非法買賣。專家稱國家應該增加對老虎自然棲息地的投資,加強警察和公園護林員的力量,增加宣傳活動,提高保護意識。

        澳大利亞沙漠中藏著抗癌植物,有望改善化療耐藥性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澳大利亞有一種古老灌木的葉子,曾經被用作藥物,可以治療癌癥。該植物的樹脂最初由澳大利亞原住民(澳大利亞土著人)使用了數千年,以前被制成糊狀,用于吸煙儀式(smoking ceremonies)。這種植物存在于澳大利亞的荒漠中,其中體型較小的物種,類似低矮灌木,最大的物種有類似小樹的外形。這些植物也因為生存于多沙的環境而被稱作喜沙木屬(Eremophilas),也有些人會直接用荒漠木來稱呼它們。

        科學家解開了草葉“再生”之謎

        草會被我們的割草機定期切割、被牛羊吃掉,但它們仍會繼續生長。這一非凡的再生能力的秘密部分在于其葉子的形狀,但這種形狀是如何產生的一直是一個長期辯論的話題。在19世紀,植物學家提出草鞘相當于雙子葉的葉柄,但這一觀點在20世紀受到了挑戰。當時植物解剖學家注意到葉柄有平行的靜脈,類似于草葉,并得出結論,整個草葉(除了頂端的一小部分)來自葉柄。近日,約翰·英尼斯中心的一個科學家團隊進行了新的研究。結果表明,19世紀鞘-葉柄等效理論是正確的。

        圖源:論文

        驚奇!111光年外恒星吐出“龍息”,可能誤傷無辜行星

        此前,由日本國家天文臺(NAOJ)的Kosuke Namekata和Hiroyuki Maehara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一直在監測位于111光年外的EK Draconis。觀測數據表明,該星爆發了超級耀斑。與超級耀斑相關的是,他們還發現了超大規模等離子氣體爆發,這種氣體溫度很高,可以分解成離子和電子。氣體體積很大,比太陽有記錄以來的任何噴射都要大10倍,而且速度很快,達500公里/秒。這種從年輕的太陽類恒星中流出來的高溫、高速氣體會對地球和其他行星的環境產生嚴重的影響。

        宇宙還有多少驚喜?天文學家又發現不含暗物質的星系

        宇宙中的暗物質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星系如何產生、演變和形成。但是近日,有天文學家發現,一些星系似乎沒有暗物質,它們在沒有這種神秘力量的情況下也能正常運轉。研究中,天文學家小組用最先進的望遠鏡重復測量了40個小時,發現了其中一個沒有暗物質痕跡的星系。這個奇怪的星系被稱為AGC 114905,是所發現的6個幾乎沒有暗物質的星系之一。理論預測AGC 114905中一定有暗物質,但是研究的觀測結果表明沒有。研究小組為失蹤的暗物質列出了幾種可行的解釋,其中一種說法是暗物質可能已經被附近的大尺度星系剝離了。

        太年輕!科學家發現100多顆新星,年齡不到1000萬年

        使用Devasthal光學望遠鏡(DOT),印度天文學家觀測到了一個年輕星團。這次觀測活動使研究人員能夠調查該星團中數百顆年輕的低質量恒星,從而發現了100多個新天體。這些天體,其年齡都低于1000萬年。據觀察,它們都是由同一分子云形成。當星團中的恒星形成時,它們傾向于電離原生云,并創造一個擴大的電離氫區(HII區)。之后,這個擴大的HII區與周圍的云層相互作用,通過各種過程啟動恒星形成。

        如何探索宇宙中其他生命?科學家:從研究系外行星的鐵含量開始

        鐵是一種基本的營養元素,幾乎所有生命都需要鐵來維持生長和繁衍。近日,牛津大學的科學家發現鐵影響復雜生命形式發展的可能機制,可以通過這項研究的發現來了解其它星球上先進生命形式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研究者表示,地球巖石中最初的鐵含量是由行星吸積的條件“設定”的,在這期間,地球的金屬核心與巖石地幔分離。行星巖石部分的鐵太少,就像水星,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太多了,又會像火星,水可能很難在與復雜生命進化有關的時間內保持在表面上。研究人員認為,了解鐵在生命發展中的重要性,可能有助于尋找可以發展生命形式的合適行星。

        恒星也會經歷“中年危機”

        近日,一篇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的新研究表明,恒星也可能經歷所謂的“中年危機”,在活動時會突然出現中斷,這種現象與磁場有關。新研究利用恒星磁場生成的動力模型發現,在大約接近“中年”時,恒星的磁場生成機制突得不那么有效。這使得恒星能以兩種不同的活動狀態存在,即低活動模式和活躍模式。像太陽這樣的中年恒星,通常可以切換到低活動模式。研究的作者Nandy教授說:“這種現象解釋了為什么中年或老年的恒星不再像以前一樣快速運轉,還表明了太陽未來的磁場可能也不會很活躍。”

        水星可能是早期地球的“遺跡”

        如今,科學家們在模擬行星的形成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多突破??茖W家可以探索太陽系的古老歷史,從而了解遙遠的系外行星是如何形成的。關于水星,近日有一項研究,科學家研發出新的模型,揭示出水星的隱秘起源,即水星可能與地球、金星的早期生命是連在一起的。而且事實證明,水星熾熱的存在可能要歸咎于地球和金星。也就是說,地球和金星的原核在離太陽更近的地方形成,隨后通過向它們的現代軌道遷移來塑造水星形成的區域。研究人員的行星遷移擴展模型還表示,金星的組成可能與地球類似。

        火星地表水的流失可能與大氣因素有關

        科學界一個普遍認同的說法是,火星表面曾經存在水源。然而,經過數十億年的時間,地表水以氫的形式慢慢流失到太空中。先前的研究表明,水分子在火星低層大氣中被陽光“撕裂”,導致水中的氫飄向太空。在一項新研究中,作者Erdal Yi?it 指出,此前的說法并不能完全解釋火星地表水的流失。來自火星探測器的最新證據表明,可能還與三個主要因素,即重力波、對流和沙塵暴有關。

        打破認知!此前探測到的塵埃云實際上由3顆年輕恒星組成

        近日,一項新研究表明,此前探測到的銀河系中心的氣體和塵埃云,實際上由三顆非常年輕的恒星組成。2011年,科學家通過甚大望遠鏡測量的紅外數據發現了一個物體,有望揭示銀河系中心前所未有的過程。根據多波長分析,科學家們確定它一定是一團氣體和塵埃,命名為G2。然而,在最近的新研究中,結果表明這實際上由三顆獨立的恒星組成??茖W家表示,這實在太令人驚訝,因為此前還沒有在銀河系中心的黑洞—Sgr A*附近發現如此年輕的恒星。該項研究,或將為更多引人入勝的研究問題打開了大門,例如這些年輕的恒星來自哪里。

        圖源:NASA

        又要斷網了?NASA發出太陽風暴警告

        在最近探測到從太陽逃逸的等離子體和磁場的日冕物質拋射(CME)后,NASA發布了太陽風暴警告。太陽風暴,為自然現象,是指太陽上的劇烈爆發活動及其在日地空間引發的一系列強烈擾動??臻g天氣物理學家Tamitha Skov博士警告說,這將給地球的南半球帶來影響,并造成輕微的破壞。太陽風暴可能以每小時90萬公里的時速逃離太陽。根據NASA的預測,這位物理學家說,它會在12月11日襲擊地球。物理學家預計,會有輕微的干擾,在高緯度地區可能出現極光,無線電和GPS可能出現問題。

        科學家發現“遺漏”的新天體

        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的天體。它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恒星運行,之前的搜索中沒有發現這個天體。該天體與其宿主恒星的距離非常遠,比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遠1600多倍。探測數據表明,這個新天體很年輕,質量很小,是木星質量的10到20倍??茖W家暫時將它歸于行星或棕矮星,因為新天體的質量不確定,所以這個歸類也存在爭議??茖W家表示,會繼續進行研究,以幫助確定太陽系的形成過程。

        圖源:論文

        超大質量黑洞會周期性地“打嗝”,并向太空中發射“迷你噴流”

        銀河系的超大質量黑洞,被稱為Sgr A*。它比我們的太陽大400多萬倍,強大的引力會吸引附近的恒星和氣體云進入吸積盤。然后,這些下落的物質中的一部分被過熱,以窄光束的形式從黑洞中排出,這也被稱為噴流。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智利天文臺的數據,尋找北方反射流的痕跡。數據顯示,一個狹窄的線性特征,從黑洞向分子氣體云延伸了15光年,而哈勃紅外圖像捕捉到一個熾熱的膨脹氣泡,它從黑洞延伸了至少35光年,與狹窄的噴射線對齊。通過拼湊難以捉摸的噴流的證據,研究人員認為,黑洞每次消耗像氣體云這樣的大質量物質時,都會發出“微型噴流”。反過來,射流和周圍氫氣之間的相互作用使氣泡膨脹。

        海洋地殼中的斷層導致緩慢的地震波

        海洋地殼的自然結構包含裂縫和斷層,這些裂縫是熱量、水和化學溶液在海洋和巖石圈之間移動的熱液通道。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流體壓力的直接原位測量和同位地震記錄來表征地層尺度的機械特性。他們使用了一系列鉆孔和海底儀器,這些儀器連接到加拿大海洋網絡的有線海王星天文臺,該天文臺遍布胡安德富卡和北美板塊。為了了解地殼的可壓縮性,該團隊將地震表面波應變與遠距離大地震引起的地層流體壓力變化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發現,在斷層洋殼中,沿跨結構方向傳播的地震波將減慢 50% 以上。這種減緩比以前所有的標準地震測量結果都要劇烈得多,這表明在數百米的海洋地殼上部可能存在普遍存在且以前未被認識的裂縫。

        火災加速了阿拉斯加北極永久凍土帶的崩塌

        雖然氣候變化是阿拉斯加北極地區永久凍土退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但對此前數據的一項新分析表明,苔原火災正在加速這種退化。研究人員表示,北極永久凍土層是一個巨大的冷凍植物和動物物質的倉庫,如果解凍和降解,這種碳儲備可能會使大氣中的碳含量增加一倍以上。在新研究中,科研團隊分析了7年以來的航空和衛星圖像,并計算了阿拉斯加北極地區不同地區的熱巖溶形成率。結果表明,熱巖溶的形成速度加快了60%,造成了凍土崩塌。而熱巖溶的形成,主要是由火災引起的。一次火災,可使熱巖溶的形成早數十年。

        塞舌爾青蛙:我進化了,暫時頂得??!

        有些物種能在氣候變化的環境下適應并生存進化。塞舌爾青蛙(Sooglossus sechellensis)是塞舌爾的馬埃島、西爾維特島和普拉蘭島的特有物種。通過測量身體尺寸、調查生物聲學數據和海拔分布在內的廣泛數據,研究表明,一些熱帶兩棲動物已經在歷史上的變暖事件中幸存下來,因此可能有能力適應目前變暖的氣候。盡管物種自身進行了適應的調整,但是研究人員警告說,在迅速變暖的世界中,熱帶蛙類仍然可能會出現局部滅絕的現象。

        土狼紛紛變成“氣候難民”

        在伯克利山附近寧靜的森林中,有一種“咆哮的捕食者”,它們露出獠牙,從一根柱子上俯視路人,它們是誰?從環境中找到答案——附近區域插著許多告示牌,上面寫著“危險!小心土狼!” 科學家稱,干旱和熱浪不僅助長了加利福尼亞州荒地與城市交界處的災難性野火,還將土狼和其他野生動物驅趕到街頭尋找食物和水,當地居民與野生動物的斗爭便開始了。據悉,氣候變化現在正在將野生動物——土狼、熊、山貓、野豬、麋鹿等,趕往食物和水豐富的居民區。

        雪崩事件變少了,似乎是好事?

        氣候變化對山區的影響尤其強烈。氣候變化,溫度上升是如何影響雪崩活動的呢?對此,有研究小組對孚日山脈(Vosges Mountains)展開了調查,針對從十八世紀末到2013年的雪崩活動歷史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孚日山脈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標志著所謂的小冰期結束)之間的溫度升高了1.5°C,導致整個山脈在每年冬天,每條路徑的平均雪崩數量減少了7倍。除了雪崩的平均規模顯著下降,同時雪崩季節的長度也縮短了(平均減少了 23 天)。未來氣候變暖會進一步減少積雪覆蓋,因此,雪崩活動將逐漸局限于更高的海拔,而且這種遷移很可能伴隨著平均規模和季節長度的減少。

        海平面上升勢頭好猛!快比地下車庫還要高了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FIU環境研究所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海平面上升持續地將地下水推向地表——有時會達到沿海建筑物的地下水平。從1994年到2006年,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以及邁阿密海灘市的數據顯示,海平面平均每年有244次高于公寓的地下停車場。2006年后,海平面上升明顯加速,到2020年,海平面平均每年高于地下室水平636次。專家表示,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遠比想象中的大,是時候該重新評估環境的脆弱性。

        太熱了,森林儲存的碳將減少

        有研究發現,更熱、更干燥的氣候導致更頻繁、更嚴重的叢林大火,這一切都可能會限制桉樹林重新發芽和其鎖定碳的能力??傮w而言,氣候變化在兩個方面影響了森林的再生:隨著氣候變暖和干燥,這些森林生長率下降,從而導致儲存的碳量將減少;隨著嚴重的森林火災變得更加頻繁,森林儲存碳的能力下降,更多的樹木死亡并變成枯木。更多的樹木死亡,這意味著曾經的“活碳”變成了“死碳”——其將腐爛并成為排放源。

        氣候變化加劇自然干旱,還可能超出可控范圍

        加利福尼亞的氣候有一個特征,即多年來非常干旱,年降水量低于平均水平。氣候變暖更是加劇了這些干旱期的影響,因為干燥的土壤和干燥的空氣對自然植被和作物造成壓力。另外,全球氣溫上升影響了內華達山脈的徑流,該地區提供了加州60%以上的發達供水。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依舊高居不下,內華達山脈可能會在2040年代后期出現低雪到無雪的冬天,而且條件會惡化至超出可控范圍。

        打破當地400多年紀錄 西班牙火山連續噴發85天

        12月12日,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拉帕爾馬島上的老昆布雷火山已連續噴發85天,打破了該島自1585年有記載以來最長火山噴發時間紀錄。當天,在經歷了幾天低水平活動后,老昆布雷火山突然再次活躍起來,產生巨大爆炸并向天空噴出一大團火山灰。上個周末,當地政府監測到島上發生24次地震,但當地民眾表示并無震感。此外,加納利大區火山應急計劃科學委員會近日稱,有跡象表明,本次拉帕爾馬島火山噴發活動將在2021年末之前結束。

        美國部分地區一天內遭30場龍卷風摧毀 至少94人死亡

        12月10日,美國中部多州遭遇至少30場龍卷風襲擊,目前已造成至少94人死亡。此次龍卷風災害,肯塔基州受災情況最為嚴重,很多房屋被撕成了碎片??纤菸鞑康拿贩茽柕骆傇诠俜矫枋隼锉恍稳轂?ldquo;夷為平地”,并“出現了世界末日”:城市街區被夷平;歷史悠久的房屋和建筑物也被摧毀;被剝去樹枝的樹干散落各處;汽車在田間翻車。

        法國西南部遭受強降雨襲擊,數百個家庭斷電

        朗德省和比利牛斯大西洋省發布了紅色洪水預警,降雨量創紀錄!由于遭受強降雨襲擊,法國尼夫河的水位已經打破了之前的所有紀錄,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尼夫河和阿杜爾河交匯地區,有50多位法國居民被迫撤離。原定于周五晚在Jean-Dauger體育場舉行的Aviron Bayonnais和美國蒙托邦的橄欖球比賽也被迫取消。該省的18所學校和兩所初中被迫關閉,道路被阻斷,數百個家庭斷電。

        澳大利亞遭雙重自然災害夾擊:西部火災東部洪災

        當地時間12月10日,澳大利亞被雙重自然災害夾擊:西部火災東部洪災。在經歷了數周的高溫之后,澳大利亞瑪格麗特河西部發生了森林火災。目前沒有房屋受損或人員受傷的報告,但該地區大范圍出現火光,濃煙滾滾沖天。在澳大利亞大陸的另一邊,其太平洋海岸已被雨水襲擊了幾個月。悉尼以南的一些農村地區(兩年前該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山火發生地)已經降雨了21厘米。

        耶路撒冷發現2000年前稀有硬幣,由叛亂的神父制作

        11 歲的 Liel Krutokop 和她的家人在參觀耶路撒冷大衛城公園時發現了一枚銀幣。這枚硬幣是在 2000 年前的大起義期間鑄造的,這是第一次猶太人反抗羅馬人的起義,始于公元前 66 年。貨幣很可能是一位剛加入叛亂的神父制作的。以色列古物管理局硬幣部門負責人羅伯特·庫爾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是一個罕見的發現,迄今為止在考古發掘中發現的數千枚硬幣中,只有大約 30 枚是銀幣。從大起義時期開始。這些硬幣是由猶太叛軍制造的,以表明他們致力于為人民的獨立而戰。

        悲傷的故事:研究確定恐龍沒有活過最后一個春天

        ??颂K魯伯(Chicxulub)小行星在6600萬年前撞擊了尤卡坦半島。這次撞擊引發了地球歷史上第三大滅絕,結束了恐龍對地球長達1.65億年的統治,并改變了地球上的進化進程??茖W家利用輻射測定法、地層學、花粉化石、索引化石和粘土覆蓋層,終于研究確定了希克蘇魯伯撞擊地球的季節:春季。

        1.2億年前恐龍化身“古代小汽車”,奔跑速度近45公里/小時

        有考古學家對西班牙出土的1.2億年前恐龍足跡進行了分析,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與霸王龍同屬一個族群的野獸,可能是非常敏捷的物種。為了計算奔跑速度,科學家們測量了腳印的長度,并考慮了恐龍的臀部高度和步長——同一只腳的兩個連續腳印之間的距離。經過研究發現,西班牙的恐龍腳印顯示其速度接近45公里/小時。

        圖源:論文

        1.1 億年琥珀“重現前白堊紀世界

        在西班牙特魯埃爾的Ariño遺址中新發現的琥珀使得我們能夠重建1.1億年前白堊紀恐龍時代的沼澤環境和沿海森林。這個地方的特點是針葉樹和蕨類植物構成的覆蓋層、昆蟲、海龜、鱷魚、哺乳動物和恐龍,如船首龍屬和歐洲盾龍屬就曾生活在這里。Ariño位于一個露天的褐煤礦場內,以過去幾年發現的許多脊椎動物化石遺骸而聞名。根據從該地點獲得的一系列化石以及在新研究中獲得的結果,科學家可以重建古生態系統,這是迄今為止古生物學中的科學重要里程碑。

        恐龍開始“吃素”后,膚色可能變得更加鮮艷了

        一項由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科學家進行的研究表明,滅絕的恐龍很有可能擁有顏色鮮艷的皮膚。這種明亮色彩的膚色可以幫助吸引配偶——就像現在的鳥類一樣。研究人員認為,恐龍身體有顏色的可能性有50%,但是爪子有顏色的可能性為0。至于原因,有的恐龍開始“吃素”,轉向了以植物為主或混合型的飲食后,導致了其皮膚和非羽毛組織的顏色發生變化。

        鱷魚會被淹死,但它的一個親戚很幸運

        前不久出了個新聞,某動物園一直鱷魚因膽小躲水里被淹死,這讓大眾意識到,鱷魚也是會被淹死的。但研究小組在鱷魚的一個古代親戚Goniopholidids身上發現了一種特殊器官——腭瓣,這個器官可以使它能夠在水下咬住并淹死獵物時繼續呼吸。Goniopholidids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期間的北半球部分地區。它們是一種長短腿的海洋生物,長度約為2.3米,重量約為227公斤。

        2700年前約5公斤鎧甲出土 穿著不嫌沉嗎?

        2013年,新疆吐魯番鄯善洋海發現了一座古墓,墓主人為一位約30歲的男性。令人震驚的是,墓中出土了一件幾乎完整的皮鎧甲。得益于該地區極其干燥的氣候,這件歷經數千年保存至今的皮甲堪稱前所未有的發現。它由5444個小型甲片和140個大型甲片組成,加上皮帶和襯里,重量在4到5公斤之間。國際研究稱,吐魯番出土的皮鎧甲來自2700年前的亞述帝國,這副有2700年歷史的皮甲是公元前一千年前古代東西方技術交流的罕見實證之一。

        巨型翼龍飛前要先“跳一下”,雙翅展開近12米

        巨型翼龍的翼展接近12米,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飛行動物。但是人們對如此巨大的動物是如何飛上天空的,仍然停留在猜測階段。有人認為它像吸血蝙蝠一樣靠翼尖向前搖晃,也有人認為它像信天翁一樣通過奔跑和拍打來提升速度,還有人認為它根本就不會飛。但是根據新的研究,翼龍會飛,而且它的起飛是“跳躍式”的,它需要至少跳到2.4米的空中,再通過掃動翅膀起飛。

        挪威發現鐵器時代長屋,長達60米

        考古學家在蓋勒斯特德船附近發現了五座長屋,其中一座長達60米,是納維亞半島上最大的長屋之一。研究人員認為該地區是北歐鐵器時代晚期的中心地帶。在該項目中,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維京時代專家研究了該地區在北歐鐵器時代的發展,北歐鐵器時代始于公元前500年左右,一直持續到大約公元800年和維京時代初期。但目前,該房屋的用處還尚不明確。

        你的網絡信號不太好?那可能是因為太陽風暴

        太陽風暴為自然現象,是指太陽上的劇烈爆發活動及其在日地空間引發的一系列強烈擾動。太陽爆發活動是太陽大氣中發生的持續時間短暫、規模巨大的能量釋放現象,主要通過增強的電磁輻射、高能帶電粒子流和等離子體云等三種形式釋放。太陽爆發活動噴射的物質和能量到達近地空間后,可引起地球磁層、電離層、中高層大氣等地球空間環境強烈擾動,從而影響人類活動,如無線電和GPS可能出現問題等。

        標簽: 自然 地理

        今日熱點

        熱點排行

        最近更新

        所刊載信息部分轉載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郵箱:5855973@qq.com

        聯系我們| 中國品牌網 | 滬ICP備2022005074號-18 營業執照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亚洲妇女无套内射精|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亚洲|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bv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亚洲JIZZJIZZ妇女| 相泽南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 小说专区亚洲春色校园| 日韩色日韩视频亚洲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亚洲午夜免费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综合一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 亚洲色欲啪啪久久WWW综合网|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色拍|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精品白色在线发布|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 一级毛片直播亚洲|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