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漫畫和博物館天花板上的巨大的“德克薩斯翼龍”自從1971年在大本德國家公園發(fā)現(xiàn)后,一直備受大眾和媒體關注。
巨型翼龍的翼展接近12米,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飛行動物。但是人們對如此巨大的動物是如何飛上天空的,仍然停留在猜測階段。
有人認為它像吸血蝙蝠一樣靠翼尖向前搖晃,也有人認為它像信天翁一樣通過奔跑和拍打來增加速度,還有人認為它根本就不會飛。
但是根據(jù)新的研究,翼龍會飛,而且它的起飛是“跳躍式”的,它需要至少跳到2.4米的空中,再通過掃動翅膀起飛。
科學家說:“翼龍的胸骨巨大,上面附著飛行用的肌肉,所以毫無疑問,它們會飛。”
通過研究化石所在地的地質(zhì)環(huán)境,科學家確定翼龍的生活模式可能像蒼鷺一樣,在河流和溪流中捕食。也有一些較小的翼龍似乎在湖泊中成群結(jié)隊,因為科學家在同一個化石地點發(fā)現(xiàn)了30多個化石標本。
這一發(fā)現(xiàn)是迄今為止對翼龍最全面研究的一部分,也是12月8日由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會出版的“新翼龍研究集錦”的一部分。
該研究論文題為"The Late Cretaceous pterosaur Quetzalcoatlus Lawson 1975 (Pterodactyloidea: Azhdarchoidea)",已于12月8日發(fā)表在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期刊上。
前瞻經(jīng)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3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