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中時常會嘲笑縫合線是一項過時的中世紀技術,畢竟,這項技術已經使用了至少5000年。當然,自古埃及以來,醫學一直在不斷進步。近日,以色列理工學院沃爾夫森化學工程系的Hossam Haick教授,將科幻小說的一部分變成了現實。他的團隊在實驗室成功創造了一種智能無縫合敷料,可以將傷口粘合在一起,抵御感染,并將傷口狀況發送至醫生電腦上。
目前進行外科手術的時候,外科醫生需要切開人體,完成手術后,需要縫合傷口——這是一種侵入性的手術,一定程度上會破壞周圍的健康組織。一些縫合線會自行降解,或者隨著傷口的愈合而降解,而有一些縫合線則需要手動拆除,然后在傷口上貼上敷料。醫務人員還會通過移除敷料來監測傷口,以便觀察是否有感染的跡象,如腫脹、發紅和發熱。
這個過程對病人來說是痛苦的,對傷口愈合過程也會造成一定的干擾,但這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使用縫合線的方法,傷口發生感染時往往很遲發現,因為需要時間來觀察出現明顯的跡象,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檢查。在發達國家,由于有良好的衛生條件,只有大約20%的病人在手術后會發生感染,需要額外的治療并延長康復時間。但在發展中國家,感染的情況要糟糕得多。
研究中,Haick教授開發的敷料,它非常像一個智能創可貼,可以應用到預計的切口部位。然后,通過這個智能創可貼進行手術切口。手術后,傷口的兩端將被合攏,在三秒鐘內,敷料將自行粘合在一起,保持傷口的封閉,類似于縫合。接著,敷料將持續監測傷口,跟蹤愈合過程,檢查感染的跡象,如溫度、pH值和葡萄糖水平的變化,并將結果發送至醫務人員的智能手機或其他設備。敷料本身也會向傷口區域釋放抗生素,防止感染。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新的傷口治療方法有望進一步引入到患者的日常治療中。
題為Highly Efficient Self-Healing Multifunctional Dressing wit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for Sutureless Wound Closure and Infected Wound Monitoring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先進材料》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10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