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論文截圖
近日,《自然》雜志刊發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宣告在陜南鎮巴縣發現了地球上已知最早的苔蘚動物(苔蘚蟲)化石。
西北大學研究團隊在鎮巴縣小洋壩剖面燈影組西蒿坪段的生物碎屑灰巖中,通過酸蝕處理實驗,發現了毫米級的微體化石。經課題組前期研究,并和國際學者合作研究,認為這些微體化石是地球上最早的苔蘚動物化石,揭示了這一門類的寒武紀起源。這一新發現,將苔蘚動物的起源向前推進了至少5千萬年。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主任張志飛教授表示,模塊化的生長是我們始料未及的,原來5億年前生物已經開始整齊劃一,已經有了非常規則的形態,更重要的生物跟生物之間它是已經有了幾何的形態分布,這是我們進化論非常重要的內容。
這一發現也進一步支持了舒德干院士團隊提出的“三幕式寒武紀大爆發”假說,完善了寒武紀地球動物樹歷時四千萬年的構建過程。
題為Fossil evidence unveils an early Cambrian origin for Bryozoa《化石證據揭示苔蘚動物門起源于寒武紀早期》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自然》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03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