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會患癌癥。國內數據顯示,中國每分鐘就有7.5人被確診為癌癥。癌癥作為健康的“殺手”,一直是醫學領域非常想攻破的難題。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科赫綜合癌癥研究所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在《自然》上發文,描述了通過限制熱量來“餓死”癌細胞的最新線索—飲食模式抑制胰腺癌小鼠模型腫瘤生長的獨特機制。
此前,熱量限制和生酮飲食等低血糖指數飲食干預被認為能改變腫瘤生長。但是,與這類飲食相關的其他代謝變化是否會影響腫瘤生長,還一直沒有確切的證明。
在這次的研究中,科學家分析了熱量限制和生酮飲食對胰腺癌小鼠模型的影響。結果表明,熱量限制而非生酮飲食能降低血漿和腫瘤的血脂水平,還會降低癌癥用來適應低血脂環境的一種酶的活性,這會打破不飽和脂肪和飽和脂肪的平衡,從而使得腫瘤生長顯著減慢。
雖然生酮飲食也會破壞這種酶的活性,但生酮飲食會同時提供大量的脂肪,使血脂增多,從而將不飽和脂肪與飽和脂肪的比例維持在對腫瘤生長有利的水平。
與此同時,研究團隊還分析了胰腺癌患者的飲食模式與生存時間之間的關系。他們發現,脂肪含量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飲食習慣似乎讓癌癥患者生存的時間更久。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的目的并不是推薦飲食,而是旨在真正了解潛在的生物學機制。這是因為,低血糖飲食并不適合所有癌癥患者,有時很難堅持和耐受,體重下降也可能限制治療方案的選擇。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