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國家,老年性黃斑變性(AMD)是造成50歲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在美國老年性黃斑變性導致的失明比青光眼、白內障和糖尿性視網膜病變這三種常見病致盲人數總和還要多。在中國老年性黃斑變性發病率也不低,60-69歲發病率為6.04%-11.19%。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快,該病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新研究表明,一種被稱為氟西汀(百憂解)的抗抑郁藥可以為50歲以上人群中由老年性黃斑變性引起的失明提供治療。
弗吉尼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的早期證據表明藥物氟西汀可能對萎縮性老年性黃斑變性有效,這種情況影響到全世界近2億人。這種藥物在科學家們的實驗室測試和動物模型中顯示出效果良好,研究人員通過檢查兩個涵蓋1億多美國人的數據庫證實了他們的結果。該分析得出的結論是,服用氟西汀的病人比不服用者更不可能發生萎縮性黃斑變性。
在進行了廣泛的實驗研究后,團隊在實驗室的小鼠身上測試了氟西汀和其他八種抑郁癥藥物,檢測這些藥物在AMD模型中的影響。科學家們發現,氟西汀減緩了疾病的病情,但其他藥物則沒有。
研究團隊指出,他們的方法結合了實驗室研究和大數據分析,有可能促進現有藥物的再利用,加速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案。
該研究論文題為"Identification of fluoxetine as a direct NLRP3 inhibitor to treat atrophic macular degeneration",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期刊上。主要作者為Meenakshi Ambati。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pnas.org/content/118/41/e210297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