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普頓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利用先進的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安全清洗和重復使用口罩防護設備的新方法。這一發現有助于未來的大流行病應對措施,在一線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設備(PPE)出現短缺時提供應急選擇。
研究表明,這項技術可以從受污染的口罩中去除99.99%的冠狀病毒,同時保持其過濾有害空氣飛沫的能力。結果還顯示,這項技術可以減少約70%由口罩造成的塑料垃圾,并通過重復使用口罩減輕低收入國家的經濟負擔。
研究人員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對口罩需求很高,這導致了維持供應鏈的全球挑戰。口罩也是保護一線醫療人員的基本個人防護設備,N95和N99口罩的長期全球短缺也是一個全球的威脅。盡管大多數口罩被認為是一次性使用的,但可能需要考慮將口罩的重復使用作為一項危機能力戰略。
這項新研究中,研究小組將含有SARS-CoV-2(引起新冠肺炎的病毒)的微滴應用于FFP2和FFP3口罩樣本,這是一線醫護人員最常使用的口罩。然后用一個原型凈化系統對樣本進行了2、5和10分鐘的低溫等離子體處理。然后測試樣品中是否存在殘留的SARS-CoV-2,并通過樣品傳送氯化鈉氣溶膠以監測過濾器的性能。
結果顯示,經過十分鐘處理的樣品已經成功去污,研究人員發現對FFP2和FFP3口罩的過濾器沒有明顯影響。
這項新技術除了在未來患者人數上升時作為衛生系統提供一個應急策略外,還可以對改善環境塑料污染做出努力。
題為Development of a rapid plasma decontamination system for decontamination and reuse of filtering facepiece respirators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AIP進展》雜志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
https://aip.scitation.org/doi/10.1063/5.006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