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以某種格式記錄在計算機內部或外部存儲介質上,常用的數據存儲設備有計算機驅動器,藍光、磁存儲條等。但是,這些設備最多只能存儲40年的信息,具有嚴格的大小限制,并且容易受到水的破壞和黑客攻擊。傳統存儲過程的另一個缺點是它們會消耗能量,即使云存儲也有限制,需要龐大而昂貴的物理服務器,當然也容易被破壞。
近日,George Whitesides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新的數據存儲方法。該方法使用七種市面上售賣的熒光染料混合物,來保存數據文件。染料由噴墨打印機滴下并用顯微鏡讀取,顯微鏡可以檢測每種染料發出的不同波長的光。然后,研究人員將分子中的二進制信息解碼成文件、書籍、照片、視頻或其他任何可以數字存儲的東西。
研究的主要作者Amit A. Nagarkar說:“將數據存儲在染料中,這對于一些需要嚴格監管的信息(例如財務和法律記錄)特別有用。染料存在于可破解的互聯網之外,生產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如果沒有特殊的顯微鏡就無法讀取。一旦數據被記錄下來,該技術就不會再消耗能量。”
此前,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使用不同的分子甚至合成DNA來存儲信息,結果卻因這些技術的成本和讀寫速度緩慢等因素而受阻。而這種“染色”方法,能以每秒128位的平均速率寫入信息,以469位的速率讀取信息,創造了利用分子存儲信息的最快速度記錄。
該研究論文題為“Storing and Reading Information in Mixtures of Fluorescent Molecules”,已發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論文原文: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entsci.1c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