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內卷”的社會,我們幾乎無時無刻不在面臨著各種壓力。這些壓力來自于關系、工作、學校、財務狀況等,即使有一天我們不再經歷這些壓力,我們也會發現這些帶有壓力的經歷往往是最難忘的。
近日,波鴻魯爾大學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人們為什么更加容易記住充滿壓力的經歷。他們模擬了求職面試的情景,將人們置于這種壓力情境中,然后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了參與者再次看到某些物體的大腦活動。這些物體,他們在面試的時候也看到過。
研究人員主要分析了受試者杏仁核的大腦活動,該區域的主要功能包括情緒學習。他們發現,壓力通過去甲腎上腺素和糖皮質激素對杏仁核和海馬體產生影響,從而加強情景記憶的形成。該項研究成果提供了關于壓力如何塑造記憶軌跡的機制見解,并對壓力和情緒記憶的神經認知模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研究作者Oliver Wolf說:“非常不同的記憶表征可能是更強大記憶的關鍵,所以人們能清晰地描繪出與壓力經歷相關的畫面,如駕駛考試,但同一天穿過公園的情景很快就被遺忘了。”
該研究論文題為“The memory trace of a stressful episode”,已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主要作者為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 Anne Bierbrauer。
前瞻經濟學人APP咨詢組
論文原文: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1)01284-7?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960982221012847%3Fshowall%3D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