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于前瞻IPO微信公眾號。
今年9月2日,高層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提出:我們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一聲驚雷從天而降,設立北交所,可謂是今年資本市場上可載入歷史的重大事件。
從1990年第一家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30年過去了,中國資本市場在推動經濟結構轉型以及更好服務好實體經濟上不斷進入質的發展,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2021年前三季度A股IPO情況梳理:
A股IPO市場持續活躍
今年以來,在國內經濟復蘇疊加流動性充裕市場活躍下,A股IPO市場持續表現活躍。
前三季度,A股市場共有372家公司成功上市。其中滬市主板74家,科創板126家,深市主板27家,創業板145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最多,占比接近39%。
(前三季度上市企業板塊分布,數據來源:證監會及滬深交易所官網)
從融資金額看,前三季度共募資達3768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滬市主板募集資金1557億元,科創板募集1153億元,深市主板募集188億元,創業板募集870億元。上證主板募集資金最多,占比41%。
(2021年前三季度上市企業融資金額分布,數據來源:證監會及滬深交易所官網)
與去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A股IPO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了78家,同比增長26.53%。募資總額增加211億元,同比增長5.93%。
不過,最值得一提的還是,無論從上市家數還是募資的增速看,創業板都是一路遙遙領先。
從2020年8月實行注冊制改革后,創業板上市公司得以大幅增長。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數量更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6家,幾近翻倍增長,募資額也增加了293億元,同比增長50.78%。
如果加上科創板,前三季度注冊制上市新股數量共271只,占全市場數量的72.65%。注冊制企業募資額合計約2023.37億元,占同期全市場的53.69%。
可見,注冊制改革以來,上市程序的簡化得到了市場認可且提升了企業融資的便捷性。
不過,如果從融資的絕對額看,滬市主板的1557億元還是保持了“老大哥挑大梁”的地位。
(前三季度A股IPO市場募集金額前十名,數據來源:證監會以及滬深交易所官網)
其中最大的貢獻,來自8月20日上市的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之一的中國電信,其募資金額高達542億元,占前三季度滬市主板融資的30%。
毫無疑問,中國電信如此大手筆“搞錢”,不僅成為今年三季度A股IPO市場融資最多的“帶頭大哥”,也成為了全球同期募資額最大的“巨無霸IPO”。
(前三季度上市企業數量地區排名,數據來源:證監會及滬深交易所官網)
從地區上看,前三季度上市家數排名前三的是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分別有69家、66家、61家。而從融資額看,北京市、廣東省、上海市募集資金分別為967.98億元、497.29億元、482.42億元,位居前三。這樣的特征表明,北上廣深等中國最為富庶的地區有著較高的經濟活躍度。
(前三季度A股IPO上市公司行業分布,數據來源:證監會及滬深交易所官網)
從行業上看,前三季度表現最突出的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有54家企業上市。排在第二是專用設備制造業,有38家企業。排在第三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有24家企業。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邁入縱深發展,信息技術以及高端制造制造會持續得到政策傾斜。
IPO從嚴監管常態化
前三季度,A股上會公司合計373家,其中333家通過,20家未通過,11家暫緩表決,9家臨時取消審核,整體過會率為89.28%。
分地區看,三季度過會企業最多的是浙江省,共有58家,其次是江蘇55家,廣東55,北京32家以及上海30家,分別位列第二三四五名。不難發現,A股IPO最為活躍的地區,也是國內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
(前三季度過會企業地區分布,數據來源:Wind、證監會以及滬深交易所官網)
換句話說,投行業務在以上發達地區具有優勢的券商,未來業績才更具有確定性以及增長空間。
因此,從過會企業的保薦機構看,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聯合證券、民生證券和海通證券位居前列,分別對應47家、30家、24家、21家和20家,基本都是投行業務出眾的頭部券商成為大贏家。
(前三季度部分過會企業保薦機構分布,數據來源:中國證監會及滬深交易所官網)
在新股從嚴監管下,從9月開始,IPO企業的審核環境卻在逐漸趨嚴。
從單月看,9月共有62家企業上會,包括科創板23家、創業板27家、滬市主板8家、深市主板4家。其中被否企業6家,創下年內新高,暫緩表決企業2家。9月份整體審核通過率下降至87.1%,較8月份的94.74%明顯縮水。
與此同時,年內共有143家擬IPO企業主動撤單,較2020年同期的21家同比大增近6倍,其中創業板擬IPO公司撤單家數占比過半。
今年以來,中國證券業協會進行了四輪IPO現場檢查工作。其中1月2次,4月1次,7月1次。迫于現場檢查壓力,IPO終止審查數一直在增加。
此外,在上述被否的6家企業中,3家為擬登陸科創板。顯然,科創板成為了“重災區”,而且3家公司無一例外都被問詢到需要加強科創屬性以及技術先進性等問題。因此,科創板對擬上市IPO企業的科創屬性進一步重視。
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表示,新股發行從嚴的常態化監管環境下,入口端審核將會進一步嚴格,現場檢查的壓力讓不符合標準的企業自動退出排隊序列,審核端問詢機制的有效發揮可以在保證新股發行常態化的同時,讓一批高質量的企業進入到資本市場,通過強化上市公司的監管,暢通退市渠道,以實現資本市場生態的有效循環。
關注前瞻IPO微信公眾號,掌握最新IPO動態。22年中國IPO咨詢領域沉淀、6600+細分行業監測、30余項數據專利平臺,為您提供更權威的IP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