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勒岡州立大學科學家的研究顯示,包含一種常見成分氧化鋅的防曬霜在暴露于紫外線輻射兩小時后就會失去其大部分功效并變得有毒。
科學家使用斑馬魚來分析毒性,因為斑馬魚在分子、基因和細胞上與人類有著顯著的相似性。他們回答了關(guān)于全球防曬霜市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的問題。
科學家們從美國和歐洲的不同產(chǎn)品中提取了五種防曬霜的混合物。然后在不同防曬霜中加上了商業(yè)使用量較低的氧化鋅,制成了其他混合物。
研究人員將這些混合物暴露在紫外線輻射下兩小時,并使用光譜學檢查其耐光穩(wěn)定性,耐光穩(wěn)定性即陽光對混合物的影響及其紫外線保護能力??茖W家們還研究了紫外線輻射是否導(dǎo)致混合物對斑馬魚產(chǎn)生毒性,他們發(fā)現(xiàn)不含氧化鋅的紫外線照射混合物并沒有使魚出現(xiàn)明顯變化。
氧化鋅會使有機混合物降解,并使有機防曬霜對紫外線A射線的保護損失超過80%,而紫外線A射線占到達地球的紫外線輻射的95%。而且,氧化鋅引起的光降解產(chǎn)物也使斑馬魚受到的毒性影響明顯增加。這表明氧化鋅顆粒會生成降解劑,若將其引入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對環(huán)境有害。
科學家稱:“作為俄勒岡州的一個專門研究納米粒子毒性的團隊,我們對這些結(jié)果并不覺得驚訝。但這些發(fā)現(xiàn)會讓許多消費者感到驚訝。他們可能被礦物類防曬品上的“無納米”標簽所誤導(dǎo),以為這些防曬品是安全的。其實無論氧化鋅的大小是不是小于100納米,它都會發(fā)生反應(yīng),比尺寸更重要的是金屬氧化物本身。”
該研究論文題為"Zinc oxide‐induced changes to sunscreen ingredient efficacy and toxicity under UV irradiation",已于2021年10月13日發(fā)表在Photochemical & Photobiological Sciences期刊上。
前瞻經(jīng)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scitechdaily.com/scientists-warn-sunscreen-that-includes-zinc-oxide-loses-effectiveness-and-becomes-toxic-after-2-h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