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先交費后消費”的預付式消費模式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從最初的辦卡、買券,到如今的各類付費會員、充值滿減等,各行各業的商家都在不斷拓展預付式消費的應用場景。預付式消費在多個行業開花,讓大家享受著便利和實惠,然而,隨之而來的“服務縮水”“辦卡容易退卡難”“商家跑路”等糾紛也屢屢發生。
4月13日,說起預付卡,市民劉翔一肚子苦水。他說:“去年我在迎澤西大街一家理發店,充值1000元辦了會員卡,但僅僅理了3次發后,理發店卻關門了。”當時,店員表示:“辦會員卡充值返現金,理發打7折,優惠多多。”想著每個月都要理發,又在家門口,還省錢,劉翔便同意了。
“無論何種原因關門停業,理發店都應該提前通知會員,妥善處理后續問題,我辦卡時都預留有電話號碼。”劉翔得知自己的會員權益被原理發店店主轉讓給“接盤”的另一家理發店時,提出了退錢的要求,但“接盤”的理發店卻稱,該店跟以前的理發店沒關系,只是想維持客戶,可以繼續服務,但不能退款。
無獨有偶,省城市民徐晶在平陽路一家美容院辦理了消費預付卡,但再去消費時卻發現商家早已換了人,她被迫繼續消費。徐晶說:“之前的美容院轉讓,老板并沒有通知我們。現在新店的套餐和服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價格還高。但對方不給退款,我只能勉強用完算了。”
“就因為覺得優惠,各種消費卡辦了一大堆,但真正用上的卻沒有幾個。”徐晶表示,自己各種健身、加油、旅游、美容、購物等的消費卡幾乎辦了個遍,但真正派上用場的卻很少。
事實上,預付卡這一消費方式消費者并不陌生,不少消費者的錢包里或者手機里都可能有一種或者幾種。大多商家本著優惠吸引顧客的心態搞促銷活動,也難免會出現一些不良商家。你消費時,他苦口婆心說辦卡有多優惠,消費有多劃算,很多人經不起誘惑辦了預付卡。然而,當遇到店鋪關門、老板跑路、服務不滿意卻很難退款,受傷害的永遠是消費者。
對此,山西國晉律師事務所的張江鵬律師提醒消費者,要避免沖動消費,辦卡應保持理性,不要被優惠折扣誘惑沖動辦卡。對期限較長的或明顯超出合理優惠幅度的預付卡要保持高度警惕,服務期限越長,承擔的風險越大,應盡可能選擇服務周期短、預付金額少的預付費服務;購買預付卡時,要與商家簽訂書面協議,約定預付卡的功能、使用范圍、有效期限、退款條件、違約責任等細節。此外,消費者應妥善保管消費合同、收款票據等憑證,使用預付卡后要及時核對卡內余額,防止余額被盜用。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也建議,消費者要回歸消費初心,不要被預付卡商家的廣告活動套路,在辦理長期預付卡前可以購買一些短期體驗服務,而且短期續費比長期續費更能抵御消費風險。辦預付卡時要選擇信譽度好的商家,核實商家是否具有合法的經營執照,是否與消費者簽訂書面協議,是否向消費者開具正規發票或收據,且發票或收據上蓋章的主體和執照上登記的主體是否一致,消費者應保留好相關證據,便于產生糾紛時順利維權。(山西日報記者任志霞 實習生黃二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