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利用假期,回到中國參加各種短期培訓班或夏令營,成了不少華裔青少年了解中國、學習中文、感受中華文化的新選擇。當然,這背后是家庭的態度,既包含了父母的期望,更是華裔青少年自己的決定。對他們的父母而言,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融入居住國文化的同時,不要忘了根,能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蕩之中有根本、有持循,今后能找到回家的路,中文以及中華文化正是橋梁紐帶。對孩子們而言,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中文的價值日益凸顯。學好中文對他們來說,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的選擇。
華裔青少年生活在海外,學中文的主要途徑是當地的中文學校。但無論課堂設計如何豐富多彩甚至深入有效,對于學習語言、感知文化而言,都不能跟活生生的現實社會環境相媲美。如果將漢語作為他們的第二外語,當然要“身臨其境”,感知中文的靈動、多樣和美感,這是海外中文學校天然的局限所在。于是,全方位營造漢語語言文化甚至生活環境的夏令營等營團活動應運而生。學生們短期到訪中國,四處走走,親眼看看,沉浸在鮮活的中文環境中,他們的中文能力提升了、對中華文化的感知也加深了。
語言不僅是人際間交流的媒介,更是不同文化交流的紐帶,在這一平臺上,人們由疏到親,由遠到近,彼此認知,實現了文明互鑒。身在海外的華裔家庭的孩子們如果一開口能說出“你好”“再見”,自然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同時,對他們來說,到中國學中文更意味著對自身血脈的追尋。(趙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