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里書卷氣和技術流撲面而來的宋運輝(左)、“江湖氣”與“猴氣”集一身的雷東寶(中)、瘦弱卻腦袋靈光的小楊巡。
齊偉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各級領導干部要支持青年人報考大學……”電視劇《大江大河》第1集中,宋運輝為了爭取上大學的機會固執地背誦《人民日報》社論的這場戲,讓觀眾記住了他的紅背心、白襯衫、藍褲子和藏在厚重近視鏡后的那雙膽怯卻又堅定的眼神,也切切實實地把我們拽回到了那個被命名為“改革開放”的時代。
2018年,經歷了中國影視界的滌蕩,穿過了“如懿后宮”,習得了“延禧攻略”,溺且膩于宮闈內斗戲的觀眾們,迎來了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底色的《大江大河》。
對于更年輕一代的觀眾而言,改革開放是個“大詞兒”,往往易于“知”而難于“感”。“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白貓黑貓論”“南巡講話”等等與改革開放相關、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我們早就可以如數家珍,倒背如流。只不過它們更多地存儲在我們的歷史認知體系中,卻并不易于進入我們的審美認知系統。可以說,一個被稱之為“改革”的時代的到來,使得社會的每個角落、每個階層乃至每個人都產生了強烈的震蕩。他們是現實生活中鮮活的個體,即使是變革時代發生的極其細微的變動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巨大的,都能激起其萬千感慨。慶幸的是,這些距離當下并不算太遠,散落各處的強烈震蕩和萬千感慨正在被今天的影視創作者們再度收集、遴選和重新編排,并以一幅幅輪廓清晰、鮮活可感的改革弄潮兒的面孔呈現在觀眾面前。
無疑,《大江大河》里書卷氣和技術流撲面而來的宋運輝、“江湖氣”與“猴氣”集于一身的雷東寶、瘦弱卻腦袋靈光的小楊巡,是三個極具青春氣息的面孔,更是獨屬于1980年代的、改革先行者的三副面孔。
國企改革者宋運輝是全劇的核心人物。縱觀全劇,宋運輝的成長源于天資,難于身份,得于隱忍,成于堅定。紅背心、白襯衫、藍褲子、厚劉海、消瘦面龐前架著的近視鏡幾乎滿足了我們關于1970年代末知識青年模樣的全部想象。而天賦異秉與“出身不好”的復合標簽,則使觀眾從厚重的近視鏡片后解讀出更多的信息:膽怯中透露著傲氣,傲氣中潛藏著一絲信念。在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與姐姐的河邊長談中,那句“人真的不能行差踏錯半步”,顯露出了他后續成長的全部秘密。不論是上大學受阻,還是在金州化工廠卷入權勢紛爭,創作者不斷將他推出生活常軌之外,甚至置于事關個人前途的絕境。恰恰是在變動的環境和動蕩的命運中,宋運輝的每次選擇及其背后所彰顯的性格的復雜性才得以顯現,一個隱忍耿直的國企改革者的面目也變得清晰可辨。
經過部隊的嚴格歷練、身份是黨員、年紀輕輕就成為村支書,雷東寶這樣的出場人設,是那個時代大多數年輕人不敢想象的。與宋運輝書卷氣的面孔不同,帶領村民們發家致富的村支書雷東寶身上則充滿著“江湖氣”與“猴氣”。這兩股并存的氣息讓根正苗紅的雷東寶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闖勁兒。他緊跟政策,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韙地走在政策面前,帶領全村人包產到戶、辦磚廠和電纜廠,闖出了一片天地。“江湖氣”與“猴氣”既成就了這位農村改革者,也讓他時時處在“脫韁”的邊緣。慶幸的是,雷東寶的身邊還有妻子宋運萍和縣長陳平原。從敘事功能層面來看,這兩個人物是雷東寶行動的管束者。他們分別從家庭情感、政策法規等向度對他進行著規訓。然而,隨著縣長陳平原的離任,特別是妻子的意外身亡,使得雷東寶被推至某種人生絕境。這種看似虐心的情節設置背后其實是為了考驗雷東寶能否超越某種農民身份的局限性,并完成對自我的管束。
不管是導演刻意為之,還是無心之舉,相較于宋運輝和雷東寶兩個男主的“高”與“大”,《大江大河》中的個體戶楊巡卻顯得略微“小”。這種“小”首先是身體修辭層面的,不論是年齡、身高,抑或是面龐,小楊巡都顯得沒有宋運輝和雷東寶“高大”。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男性形象的高大健碩與其社會地位之間的聯系,似乎仍然隱約殘存在我們的潛意識里。盡管這種英雄時代殘留的觀念迄今依然有效,但是我們仍然相信還有另外一套話語的闡釋力:瘦弱矮小的男性軀體中似乎潛藏著某種更大的動能。在這個層面上,我們觀看到了楊巡的小身軀,也看到了其不同于宋運輝和雷東寶的大功能。不論是一出場展現經濟頭腦的“饅頭換雞蛋”,還是獨自一人闖東北“碰運氣”,抑或是回家鄉操持個體生意“賣線纜”,這個無所依傍的小楊巡不斷在夾縫中尋求生機與商機。在遭遇了女友離棄和五金市場假貨事件后,楊巡當眾焚燒了五金市場里的全部假貨,并樹立了“誠信為本”的經商理念。在這個翻滾前行的時代中,楊巡完成了個體從盲從、唯利到誠信為先的觀念的成長,他作為個體經濟的典型形象也得以確立。
毋庸置疑,《大江大河》塑造了宋運輝、雷東寶和楊巡這三副帶有生活氣息的典型面孔。他們的典型性和豐富性就在于其中蘊藏著改革開放時代重大事件所引發的強烈震蕩和萬千感慨。即便不援引某種理論,我們也可以清晰地指認金州化工廠的宋運輝、小雷家村支書雷東寶以及他們各自成長軌跡的輻射向度,即改革開放進程中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在歷史轉型的新時期遭遇的各種新問題與新挑戰,以及“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歷程。尤為難得的是,該劇并沒有單純將宋運輝、雷東寶和楊巡處理成某種觀念或社會力量的形象載體,創作者著力于這三個人物形象概括力的同時,也為其讓渡出了各自的個性空間。也就是說,雖然這三個人物是某種理念的形象化身,但他們各自又具有與生俱來的個性,這種個性又在其成長中受到來自時代、社會與周遭人的規訓與牽引。
或許未來的人們會證明,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蘊含豐富性與特異性藝術想象空間的段落。它的豐富性和特異性不僅體現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命名下所容納的那批歷史文化事件,還在于那些承載時代信息、可知可感的一副副鮮活面孔。
標簽: 大江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