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新版《倚天屠龍記》開播就遭遇大量吐槽,這并不意外。當初李亞鵬、周迅演的《射雕英雄傳》,也被那些“83版射雕”愛好者揶揄很久,但是這兩年有很多網友開始懷念李亞鵬版的“射雕”了,這是新的一代人的記憶,而他們也到了懷舊的年紀了。
李亞鵬周迅版《射雕英雄傳》。
這并不是說網友的吐槽都是“懷舊病”導致的。新版《倚天屠龍記》也有一些真正的問題,比如被網友推上熱搜的“慢動作”就是一例。該劇的武打環節,大量使用慢動作,在空中飛的鏡頭讓人想起紀錄片中飛行的鳥類。大量慢鏡頭的使用,甚至影響到劇情的推進,武打本來是要讓人激動,現在卻成了難得的休息眼睛的時候。
導演蔣家駿對此解釋稱,“慢動作”實質是源于拍攝時運用了更為先進的技術。他表示,過去的打戲,“飛”的畫面大都看不到過程,軟件計算出來的慢動作抖動也很厲害。這次用升格拍攝,觀眾可以更真實清晰地看到動作的過程。但是蔣家駿也表示,將對網友反映的問題進行一些改進。
新版《倚天屠龍記》,
陳鈺琪飾演趙敏。
就像蔣家駿所說的,這是一個“技術問題”。2019年播出的電視劇,必然會采用更多的新技術,這是可以理解的。過去的武打戲也有慢鏡頭使用,通常都是主角發大招的時候,慢鏡頭之后就分出了勝負。用足球比賽直播來作比,適當的慢鏡頭是必須的,可以讓人更清晰地觀看精彩畫面。但是,并不是什么樣的動作都要拿來放慢,不然比賽就沒法看了。
新版《倚天屠龍記》過度使用慢鏡頭,其實并不是什么技術性的失誤或者欠考慮,背后可能也有觀念的變化,這是更值得注意的。
金庸小說有一個特點,武打場面一招一式都交代得非常清楚,招式都有名字,只有懂漢語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韻味。翻譯成外語,外國讀者往往云里霧里。這也給拍電視劇帶來很大的困難,《倚天屠龍記》中,謝遜的獅子吼好表現,但是張無忌練的乾坤大挪移就比較麻煩了。
人們最懷念的“83版射雕”,武打部分很少使用慢鏡頭,但是又給人清晰可信的感覺。如果為了讓觀眾看清楚動作而使用慢鏡頭,很有可能會弄巧成拙:慢鏡頭下的武功,因為細節過于清楚,反倒距離金庸原著設定給人的印象更遠。
黃日華版《射雕英雄傳》。
武打戲份的成功,就在于“虛實結合”,在于“神似”而不是“形似”,因為這世界上并沒有什么乾坤大挪移。武俠小說的魅力,就在于需要適當的腦補,而過多的慢鏡頭則毀掉了這一部分“想象的領域”,這可能是讓觀眾感到不適的原因,難怪那么多人吐槽。
當下拍武俠的一個誤區是,導演會認為技術是今人的優勢,會更加依賴特效和后期制作,對演員在演技上的要求就沒那么重視。新版《倚天屠龍記》就是“技術手段過剩”的典型,導演大量起用新演員,但是這種路徑依賴,并不利于這些新演員脫穎而出。想一想,上世紀80年代香港拍的金庸電視劇,最終“孵化”了多少演員出來,那不是“技術”,而是“演技”的功勞。
左圖:
1994版《倚天屠龍記》,周海媚飾演周芷若。右圖:新版《倚天屠龍記》,周海媚飾演滅絕師太。
很多人期待周海媚演的滅絕師太,因為她在1994年版的《倚天屠龍記》中演過周芷若——這種期待,其實是演員的期待,對人的期待,而不是對新技術的期待。人們可能并不需要像科幻電影中的特效那樣來拍武俠,而是需要一代新人重新來演繹那些英雄人物,重新賦予他們以靈魂。
標簽: 倚天屠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