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連線·云看點】
連線主持人: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夏青
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我區各地積極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社會化服務的專業化、覆蓋面、服務水平顯著提升。讓我們連線各地,一起探究農業社會化服務在現代農業中發揮的支撐功能,以及在增強聯農帶農方面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資料圖】
從種到收農戶當起甩手掌柜
連線人:巴州融媒體中心 薛云少
4月30日,在尉犁縣興平鎮統其克村農田里,尉犁縣眾望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機手正駕駛由北斗衛星導航的播種機播種棉花……農戶馬亞平望著自家的棉田,喜悅之情躍然臉上。
“現在從種到收,我基本不用管,空出的時間還能打工增收。”說起農業社會化服務帶來的便利,馬亞平豎起了大拇指。
尉犁縣眾望棉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合作社探索出“棉花期貨(期權)+紡織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同時為農戶提供技術培訓、技術交流和信息咨詢服務,有效帶動了農戶棉花種植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
合作社負責人譚元全說:“現在合作社統一管理、服務土地6.6萬畝,服務農戶和社員471戶。農戶和社員可選擇全托管或半托管服務模式。在棉花種植管理上,合作社已實現全程機械化,用無人機綠色防控病蟲草危害。”
近年來,尉犁縣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專業化、組織化、集約化等優勢,農業生產力進一步提升,農民不再打工和務農“兩頭忙”,農業增產降本、提質增效成效明顯,形成了“土地托管”“牛羊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收”等農業生產經營新模式。
“尉犁縣積極探索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路子,正是巴州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一個縮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局副局長張迪說。近年來,巴州鼓勵和支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廣泛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由原來的種養業向產銷一體化拓展,持續提升發展規模和服務水平,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前,巴州開展社會化服務主體共有368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221家;服務農戶4.08萬個(戶),農業生產托管面積518.52萬畝次。今年,巴州將以深入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行動為契機,建立健全規范管理長效機制,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作用,力爭全州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400家以上。
農機聯盟服務更貼心更專業
連線人:昌吉市融媒體中心 劉華
“有了農機聯盟的服務和專業指導,我們的拖拉機除了裝有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還安裝了智慧北斗監測終端,可以實時了解播種進度、畝數、質量等情況。”4月29日,在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騰飛農場,當昌吉回族自治州農機合作服務聯盟技術人員來田間了解新技術的應用情況時,農機戶馬旭贊不絕口。
昌吉市六工鎮西五工村農機戶馬旭以前只有1臺拖拉機,由于信息閉塞常處于無活可干的境地。后來,他加入了新疆農之鑫農機專業合作社,作業范圍不再局限于本地,還跨區到吐魯番、阿克蘇、巴州等地,現在他有3臺拖拉機。“1臺機子一個春耕春播期毛收入6萬元,3臺就是18萬元左右。”算起經濟賬,馬旭臉上洋溢著笑容。
馬旭實現增收,不僅僅是參加了農機合作社,他還享受到了農業社會化服務帶來的變革,所以他更樂于新技術的應用。
今年開春,新疆農之鑫農機專業合作社投入30萬元資金,在所有農機上安裝智慧北斗監測終端,實現了對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的實時監測,并將數據傳送到昌吉州農機信息服務中心,為農業高效生產提供數據支撐。昌吉州農機合作服務聯盟秘書長石榴說:“春播以來,智慧北斗監測終端技術穩定,數據可靠,今年計劃在全州推廣安裝300臺,更好服務農業生產。”
2018年6月,由新疆農之鑫農機專業合作社牽頭,在全疆率先成立農機合作服務聯盟。成立至今,昌吉州農機合作服務聯盟已由44家成員發展到700余家。目前農機聯盟有各類機具1萬余臺(套)、動力機械1200余臺,服務范圍不僅涵蓋昌吉州,還輻射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第八師以及塔城、阿克蘇、庫爾勒等地。農機聯盟推行的“農機聯盟+合作社+農機大戶”發展模式,為農戶提供更貼心、更專業的服務,實現農業節本增效、農民增收。
昌吉州農機合作服務聯盟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新技術的應用。近年來,農機合作服務聯盟累計投入500萬元資金,用于科研和創新。與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合作,投資建設了昌吉州農機信息服務中心,實現農機定位跟蹤、作業監管、遠程調度、運維管理、大數據分析、找機手、找業務等多項功能,涵蓋農業耕、種、管、收全作業環節,最終實現機手、農民、合作社與管理部門互聯互通,為現代農業提供全程信息化解決方案。
“下一步,我們計劃牽頭成立自治區級農機聯盟,在組織全疆范圍內的跨區作業基礎上進行延伸,把農機聯盟的機械開到中亞五國去,開拓中亞市場。”說到今后的發展,石榴信心滿滿。
無人機作業讓農戶省心省錢
連線人:沙灣市融媒體中心 汪瑩
4月28日清晨,在沙灣市商戶地鄉商東村麥田里,沙灣市皓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皓然操控著植保無人機為托管農民進行小麥“一噴三防”作業。
起飛、懸停、轉動、穿梭……只見一架植保無人機按照楊皓然的遙控指令,升到空中,然后快速沿設置路線飛向麥田,均勻地將調配好的藥劑噴灑在麥田里。
“年初我們簽訂了植保飛防訂單,這幾天麥子正是打藥的時候,今天來給我家的小麥進行飛防作業。”商東村村民李建國說。
這段時間,楊皓然和他的團隊每天都忙著進行飛防作業,服務主體按照就近、集中連片的原則統一安排。
無人機螺旋槳的飛行聲在麥田上空回響,楊皓然說:“我們今年的小麥飛防訂單作業面積達1.5萬畝,目前是小麥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期,重點要做好小麥的‘一噴三防’作業。”
2020年9月,楊皓然牽頭成立了皓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農業植保無人機服務、銷售、維修和飛手培訓。
楊皓然說:“在農田里進行作業的同時,利用多光譜無人機獲得農田作物健康度數據,這個數據也可以指導農戶精準施肥用藥。智能化定向噴灑促進了農作物的生長,帶來了更高的收成。”
楊皓然細致專業的服務得到了村民的認可。“這小伙子勤快,懂技術。村里的老百姓就喜歡這樣的年輕人。”商東村村民劉軍說。
由于皓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托管服務中處處替農戶著想,越來越多的種植大戶、合作社都愿意把土地經營過程中的無人機打藥托管給該公司。目前,該公司有專業的無人機飛手團隊,簽訂作業面積6萬多畝。
添置新設備、培訓無人機飛手,這幾年,隨著公司訂單的逐年增多,楊皓然結合托管服務實際,盤算著如何讓農業托管服務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通過完善一條龍服務讓農戶更省心更省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