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世界氣象組織(WMO)宣布厄爾尼諾狀態形成,并預測2023年7-9月間出現厄爾尼諾事件并持續到年底的可能性為90%,且“至少為中等強度”。厄爾尼諾會對全球氣象產生重大影響,帶來更多的極端氣象災害,直接或間接影響全球農作物生長,擾動全球農產品價格。短期,近期厄爾尼諾將主要影響我國種植產業,擾動相關農產品供應,刺激優質種子需求,結構性影響相關重要農產品進口。中長期,全球極端天氣頻發背景下,通過生物育種技術提升育種水平和研發優質品種,是保障我國農業生產穩定性的必由之路。
▍厄爾尼諾狀態已形成。
(資料圖片)
7月4日,世界氣象組織(WMO)宣布,熱帶太平洋七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狀態(El Ni?o conditions),并預測2023年7-9月間出現厄爾尼諾事件(El Ni?o event)并持續到年底的可能性為90%,且“至少為中等強度”。此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已于6月8日發布厄爾尼諾警報,宣布厄爾尼諾現象已經出現,并預計在2023年冬季發展為強厄爾尼諾的概率為56%,達到超強程度概率為25%。中國國家氣候中心于6月13日預測,赤道中東太平洋將于今夏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我們認為,結合多個權威氣象機構預測和關鍵監測指標數據,目前厄爾尼諾狀態已至,且進一步發展為厄爾尼諾事件的概率提升。
▍厄爾尼諾是赤道東太平洋異常升溫現象,易造成全球氣候異常。
赤道太平洋表層海流方向發生逆轉,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現顯著增溫的現象稱之為“厄爾尼諾現象”。如果該現象持續半年以上,就會發展成為“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會對全球氣象產生重大影響,帶來更多極端氣象災害。當前,受厄爾尼諾影響,部分區域已出現各類氣候異常,且正在引起全球廣泛關注。
1)對全球來說,厄爾尼諾現象會破壞大氣環流的正常熱量、水蒸氣等分布的動態平衡,太平洋周邊國家易出現西旱東澇的現象。澳洲東部、印尼、東南亞等區域降雨量減少,易發生嚴重干旱;南美洲太平洋易出現暴雨和洪水。
2)對中國來說,厄爾尼諾年份下,大概率出現暖冬,東北易出現冷夏,華北、黃淮地區少雨干旱,南方地區易出現洪澇。
▍全球大宗農產品供應不確定性增加。
厄爾尼諾或將引起全球主要農業生產國降水和氣溫異常,影響全球農作物產量預期,進而引發大宗農產品價格異常波動。基于歷史情況,厄爾尼諾年份下,馬來西亞和印尼棕櫚油、印度及泰國甘蔗、澳大利亞小麥和菜籽單產下降。例如,2014-2016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使得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同比減少13.2%;2002-2003年中等厄爾尼諾事件使得澳大利亞小麥單產降低超50%。近期,天氣也成為全球農產品期貨市場的重要交易主題。我們認為,受厄爾尼諾影響,全球大宗農產品供應不確定性增加。
▍厄爾尼諾將主要影響我國種植產業和部分農產品進口。
我們認為,厄爾尼諾對我國農業的影響主要側重于種植業,并體現為三個主要方面。
1)擾動相關作物生長。國內玉米種植主要分布在東北和黃淮海地區。厄爾尼諾年份夏季,黃淮海地區出現極端高溫干旱現象概率提升,而東北地區可能更易于出現寒潮和干旱現象,均不利于玉米生長發育。例如,1997-1998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期間,東北、華北玉米主產區旱情嚴重,導致當年玉米產量同比減少18.2%。
2)刺激優質種子需求。一是,高溫干旱預期下,農戶會優選具備耐熱、耐旱、抗逆性高的品種;二是,糧價景氣預期強化,進而刺激農戶對優質品種的需求。
3)結構性影響農產品進口。我國大量進口的農產品包括大豆、原糖、棕櫚油等。厄爾尼諾背景下,全球農產品供應結構性趨緊,推高相關農產品進口價格,并通過農產品之間的普遍替代性,推高農產品整體價格。若厄爾尼諾狀態持續,我國原糖和棕櫚油進口價格或將提高。
▍仍需同時關注其他影響因素和傳導機制。
我們認為,鑒于農業氣象的極端復雜性和不確定性,需持續高度關注各類其他因素。
1)厄爾尼諾狀態并非等同于厄爾尼諾事件。當前僅剛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其是否可持續,仍有待觀察。
2)除厄爾尼諾外,全球極端天氣還受其他多個氣象系統的影響。例如,2023年以來,北極海冰面積屢創歷史同期最低值,導致對太陽光的反射減少,進而可能帶來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高溫。
3)氣溫和降水之外,其他方面也不容忽視。例如,當前巴拿馬運河和萊茵河水位已降至歷史最低位,或將嚴重制約大西洋-大平洋海運和歐洲內河航運能力和效率;當前加拿大野火嚴重,且燃燒面積創歷史新高,或直接造成農作物被毀。
▍風險因素:
厄爾尼諾事件發生仍存在不確定性;厄爾尼諾事件強度不確定性;厄爾尼諾現象與其他氣象系統疊加;全球糧食貿易政策;國際地緣政治沖突等。
▍投資策略。
厄爾尼諾將增加我國農產品供應不確定性。短期來看,今年的厄爾尼諾或將提升我國玉米主產區高溫干旱概率,進而刺激耐高溫、耐旱、抗逆性能高的優質品種需求。中長期來看,全球極端天氣頻發背景下,通過生物育種技術提升育種水平和研發優質品種,是保障我國農業生產穩定性的必由之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