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 年及2023 年一季度公司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19/0.15 億元,同比分別-22.95%/-63.63%。受主營產品阻燃劑以及聚醚胺需求疲軟影響,公司業績短期承壓。中短期,我們看好國內風電裝機的持續修復對公司聚醚胺需求的提振,長期我們看好公司產能的持續擴張帶來的市占率的持續提升。我們預計公司2023-2025 年有望實現歸母凈利潤1.34/1.57/1.94 億元,給予公司2023 年22xPE,對應目標價14 元,維持“買入”評級。
阻燃劑業務承壓,2022 業績同比下滑。2022 年公司實現營收10.78 億元,同比-9.58%,實現歸母凈利潤1.19 億元,同比-22.95%,為近5 年來首次出現業績同比下滑。分業務來看,公司阻燃劑、表面活性劑及硅橡膠業務分別實現營收1.57/8.16/0.99 億元,同比分別-55.08%/+14.12%/-18.75%,毛利率分別為10.13%/26.44%/14.70%,同比分別-9.92/-0.55/-0.39pct。2022 年公司阻燃劑業務受國內部分阻燃劑企業出口轉內銷影響,盈利水平大幅下滑,是2022 年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主營業務低迷,2023Q1 公司業績大幅下滑。2023Q1 公司實現營收2.36 億元,同比-13.69%,實現歸母凈利潤0.15 億元,同比-63.63%,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0.09 億元,同比-76.34%。受風電裝機低迷以及行業擴產影響,國內聚醚胺市場表現低迷。據百川資訊統計,2023Q1 國內D230 市場價格均價在2 萬元/噸(含稅),同比下滑超過50%,而其主要原材料價格環氧丙烷2023Q1 市場均價在9822.92 元/噸,同比僅下滑14%。同時,阻燃劑等板塊供大于求的格局尚未發生明顯改善,公司該板塊業績短期承壓明顯,但中期來看,隨原材料價格回落,以及風電裝機持續修復,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穩步修復。
風電裝機有望改善,公司聚醚胺業務有望改善。2020-2021 年風電搶裝潮后,2022 年風電行業進入平價時代,受局部疫情沖擊及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影響,2022 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緩慢,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2 年國內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約38GW,同比-21%,風電裝機低迷一定程度抑制了聚醚胺需求。展望2023 年,據中信證券研究部電力設備與新能源組預計,2023 年國內風電裝機有望達到70GW 以上,據我們測算,單GW 對聚醚胺需求在1000 噸左右,預計2023 年國內聚醚胺需求有望回升至7 萬噸以上,目前行業內主要供應商為正大新材料(7.5 萬噸/年)、晨化股份(2.8 萬噸/年)及阿科力(2 萬噸/年)等,折算成風電用,年供應量約在7.5 萬噸左右,行業處于供給略寬松狀態。目前聚醚胺價格處于2020 年以來的6%分位,價差處歷史最低位,若風電裝機需求改善,價格存在向上反彈空間。
新增產能充裕,公司持續擴張。公司2021 年9 月公告了新增4 萬噸聚醚胺及4.2 萬噸聚醚項目擴產計劃。目前該項目仍處于積極推進階段,我們認為,公司將利用已有的工藝成熟經驗對產能進行放大,繼承技術及管理經驗,同時結合其豐富的生產經驗,進一步節省單位成本,快速提升自身市占率,同時有效抵御可能存在的價格下滑帶來的經營風險。
風險因素:公司新增產能建設不及預期;局部疫情反復的影響下,風電開工不及預期影響公司產品需求;行業迅速擴產,導致公司聚醚胺產品價格大幅下滑;持股5%以上的股東持續減持。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受主營產品阻燃劑以及聚醚胺需求疲軟影響,公司業績短期承壓。中短期,我們看好國內風電裝機的持續修復對公司聚醚胺需求的提振,長期我們看好公司產能的持續擴張帶來的市占率的持續提升。考慮到公司聚醚胺產能建設進度不及預期以及產品價格大幅下滑,我們下調2023-2024年歸母凈利潤預測至1.34/1.57 億元(原預測為3.55/4.97 億元),新增2025年歸母凈利潤預測1.94 億元,給予公司2023 年22xPE(參考行業可比公司阿科力以及皇馬科技對應2023 年平均估值為28x,考慮到Wind 風電指數2023年行業平均估值為20x),對應目標價14 元(原目標價為35 元),維持“買入”評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