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海運需求飆升,運價高漲、擁堵嚴重,用于海運運輸的集裝箱也成了緊俏貨,一時間“一箱難求”,幾乎重現了古時的“洛陽紙貴”。
(資料圖)
然而,兩年后,海運需求進入低點,運價跌回疫情前水平,全球運力和集裝箱均嚴重過剩。在全球各大港口,空集裝箱堆積如山。
“我們現在已經很少加班了。以前加班時,通常是上班12小時,休息12小時,現在是上班12小時,休息24小時。”在上海港開集裝箱卡車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如今港口有很多空集裝箱,他們的工作量也因此受到影響。
不僅是上海,空箱堆積如山的現象正在廣州等全國各大港口上演。
另據財新網報道,有集裝箱航運人士稱,當前全球集裝箱規模超過5000萬標準箱,集裝箱過剩比例超過10%。
集裝箱可用指數CAx也印證了這一點。據全球線上集裝箱租賃和交易平臺Container xChange近日發布的數據,與過去三年相比,今年1月份中國港口的擁擠程度更高,這表明中國有更多的集裝箱可用。
“有更多的集裝箱可用”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集裝箱可用指數CAx由Container xChange發布,是衡量港口進港集裝箱與出港集裝箱的比率,指數高于0.5,表明港口的進港集裝箱多于出港集裝箱,容易造成空箱在港口堆積的情況;指數低于0.5,則表明出港集裝箱多于進港集裝箱,從而形成“一箱難求”的局面。
Container xChange發布的報告還顯示,與過去三年相比,上海、寧波、天津等港口的CAx指數保持高位。
具體來看,今年前10周,上海40英尺集裝箱CAx的數值均高于去年同期,其中第二周達到0.66,之后幾周穩定在0.64。作為對比,2022年第三周,上海40英尺集裝箱CAx的數值只有0.48,最高時也僅為0.59。
實際上,2022年擁堵情況已經開始大幅緩解,運價也在持續下滑,集裝箱使用步入常規化狀態。在“一箱難求”時期,上海港的集裝箱可用指數長時間低于0.1,例如2021年11月底到12月初,該指數低達0.07。
在美國洛杉磯港,空箱堆積情況更為嚴峻。CAx指數顯示,2023年前10周,洛杉磯40英尺集裝箱CAx的數值維持在0.78以上,最高時達到了0.83。
而在去年的前十周,這一數值最高達0.91。另外,北歐的安特衛普港等也在0.8以上,意味著歐美消費地港口空箱堆積情況超過國內水平。?
空箱堆積過剩原因?外貿出口何時恢復?
導致集裝箱供應過剩、空箱堆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這種情況又何時能夠恢復?
原因之一:
近兩年在狂熱海運市場行情下,全球生產大量集裝箱。根據德路里最新的集裝箱設備報告,集裝箱制造企業在過去兩年內大量生產集裝箱,僅2021年全球生產了超過700萬TEU集裝箱,是常規年份的近3倍;去年全球集裝箱數量又增長了2%,目前全球集裝箱量達5090萬TEU。
隨著供應鏈瓶頸逐步回歸正常化,全球航運市場過剩集裝箱數量已達500萬TEU,這些過剩的空箱堆積在世界各地碼頭和倉庫里,過剩比例超過10%。
原因之二:
此外,全球需求疲軟,外貿低迷是港口空箱堆積的重要因素。德迅物流人士稱,2022年第4季集裝箱海運貨量形勢非常不樂觀,2023年1月出口形勢可堪比2020年2月疫情剛剛爆發尚未復工復產時期。
業內一名貨代資深人士表示,一般在春節后45天,集裝箱海運市場才會逐步恢復。2022年下半年以來擾動市場因素尚存,2023年至少要經過60天,即到3月20日再觀察市場恢復情況。
另外,一李姓貨代指出,這主要是因為年前沒有等來出口訂單爆發,很多工廠提前放假,空貨柜沒能及時轉運出去,從而造成港口積壓,而年后本來就是淡季,出口量不高,于是空箱持續累積。預計要到5月份外貿才能迎來恢復,而按照往年情況,出口在3月之后就應該出現上漲。
全球第五大班輪公司赫伯羅特首席執行官曾表示,盡管當前需求低迷、集裝箱運費繼續下行,但隨著補庫存需求的增加,商品和運輸服務的訂單量將再次回升。他預計回暖或將在3月或6月發生。
原因之三:
另外,某海運公司員工指出,當下東南亞到歐美出口量快速上升,也是導致國內出口減少、空箱增多的因素之一。
集裝箱過剩將帶來一系列后續影響。Container xChange在其發布的《2023年的23個航運業趨勢》中分析稱,隨著市場中集裝箱過剩,航運公司要么繼續減少船舶運力,要么繼續空船航行。
例如,馬士基一直在調整亞洲至其它大陸的運力,在這種情況下,預計2023年海運業將迎來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