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們公司一款20D細旦氨綸為例,2021年的最低價格約為3萬多元/噸,六七月價格最高時達到10萬元/噸~11萬元/噸,去年多數時候的價格也在8萬元/噸~9萬元/噸。”回憶起這種火熱行情,國內一家氨綸企業的負責人至今顯得挺興奮。興奮,應該是我國氨綸企業去年共有的一種心情。
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有的增幅甚至高達200%多······幾家氨綸上市公司近期披露的2021年業績預告也顯示,他們的確有足夠的理由興奮。
“從產品價格漲幅到企業經營利潤,氨綸行業2021年的整體表現十分搶眼。通俗地說,大家去年都賺得‘盆滿缽滿’。”另一家氨綸企業銷售部負責人發出這樣的感慨。
產品供不應求市場火熱價格大漲且持續時間長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40D氨綸的年均價格為66977元/噸, 同比上漲117%;40D氨綸的價差為23007元/噸,同比增加5110元/噸。
“其實,氨綸行情從2020年國內疫情暴發就開始火熱起來,這種狀態基本持續到2021年年底。2021年年初,在價格低點時,氨綸價格約為3萬多元/噸,但很快,價格不斷上漲,真可謂是‘一天一個價’;價格最高點出現在8月,40D氨綸的價格當時高達83750元/噸,漲幅高達170%多,全年很多時候的價格漲幅也達到了150%左右。尤其是二三季度的行情最火熱,當時各廠家基本都處于缺貨狀態,產品供不應求;到了四季度,行情才有所回落。”上述那名氨綸企業銷售部負責人對記者說。 中纖網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氨綸月均價最高點出現在8月。當月,20D氨綸的月均價高達10.35萬元/噸,30D氨綸的月均價高達9.125萬元/噸,40D氨綸的月均價高達7.97萬元/噸。其中,40D氨綸8月第二周、第三周的周均價均達到8萬元/噸。
“盡量要保證客戶不停機,但也不能給單獨的一家客戶多發貨,因為公司總產能是固定的,所以總體上要控制發貨節奏。”在去年二三季度產品供應十分緊張時,華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了這樣的銷售策略。
華峰化學是我國氨綸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目前其氨綸年產能約為20多萬噸,2021年產銷平衡。
“去年全年,尤其是二三季度,氨綸市場上整體處于缺貨狀態,下游客戶時常拿不到貨。各家企業的產量是一定的,廠里只要一生產出來,產品就要發出去。正常情況下,行業的庫存基本為20~30天,但去年二三季度,行業的庫存只有6~7天。要不然,價格也不可能上漲得那么快。”華峰化學市場營銷部一名負責人說。 據介紹,華峰化學在各大織造產業集群地設有直營辦事處,對于各合作客戶每天大概要拿多少貨,公司基本是清楚的。各直營辦事處都設有倉庫,基本能夠保證客戶及時提貨。“但即便如此,去年產品緊俏時,客戶一直給我們的業務員打電話催發貨。”這名負責人說。 回憶起旺季時一片火熱的景象,國內一家氨綸企業負責人感慨地說:“市場缺貨時,我們的銷售人員每天都要接到十幾個甚至幾十個電話,要么是客戶打的,要么是經銷商打的,總之都是催著發貨。實在沒貨可發時,銷售員根本就不敢接電話。而且,還有很多人直接來到公司總部催貨。平均來看,去年幾乎每個星期公司都要接待大約10名客戶,他們要么就是催貨,要么就是商談價格。” 在這家氨綸企業,若是平時的行情,每天從8:30到17:00,裝貨工人通常只需要一個白班就能裝完往出發的貨,就算當天發貨量稍大,頂多裝到18:00就干完了。但是去年二季度,該企業每天的發貨量幾乎都翻倍,除了干滿正常的白班,裝貨工人需要一直忙到零點,甚至忙到次日一兩點才能裝完貨。從公司往外拉貨的貨車排成長長的一排,數量也比平時翻倍。 即便如此,總產量是固定的,在當時那種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作為應對,該企業采取了一定的發貨策略。 該企業負責人介紹:“根據客戶采購產品的檔次、能接受的實際價格、長遠發展前景以及回款等綜合情況,我們把客戶分為A、B、C三類。當時,優先保證給A類和B類客戶發貨。實在發不了貨的,我們也會跟客戶做好解釋和溝通,他們也能夠理解。”瑜伽服等應用占比增大下游需求放量是主支撐 行情的火熱程度,企業的經營數據能最直觀地證明,也最有說服力。
華峰化學2021年度業績預告顯示,期內,公司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8.5億元~81億元,同比增長244.43%~255.40%;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凈利潤為77.46億元~79.96億元,同比增長253.02%~264.41%。 華峰化學表示,公司主要產品價格、銷量上升,其中,氨綸產品的價格有較大幅度上漲,贏利水平同比大幅提升。同時,己二酸及聚氨酯原液等產品的價格、銷量同比也有明顯漲幅,贏利水平提升。 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業績快報顯示,期內,公司氨綸業績再創新高。2021年,該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44.06億元(含芳綸業務),同比上升80.48%;歸屬凈利潤為9.75億元(含芳綸業務),同比上升274.16%。 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業績預告顯示,期內公司主要產品氨綸售價同比上漲,贏利能力提升,毛利潤大幅增加,同比增加21.72億元。 上述那名氨綸企業負責人也向記者介紹:“2021年全年,公司的產銷率達到了110%,銷售收入同比翻倍,凈利潤的同比增幅更是達到200%。”
來自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在化纖行業利潤總額中,氨綸行業貢獻了23%的利潤。 那么,出現如此火熱的行情,背后的驅動力有哪些?最主要的驅動力,來自氨綸下游終端需求量的增加,這體現在多個方面。 一是疫情背景下,消費者居家辦公的人數增多,運動也越來越受重視,帶動運動服、瑜伽服等氨綸含量較高的服飾產品銷量相比以往增加了不少。
“運動服、瑜伽服的氨綸含量比較高,通常會達到35%~40%。T恤衫、內衣、外套等服飾產品也含有一定量的氨綸,但相比之下含量較低一些,比如T恤衫中氨綸的含量為10%多。從整體構成看,氨綸含量較高的服飾類產品在使用氨綸的所有服飾類產品中的占比提升,帶動了氨綸銷量。”華峰化學上述負責人說。 二是服裝服飾產品的產量、出口量實現恢復性增長,帶動了對氨綸的需求量增加,其中針織類產品的表現比較突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我國規模以上服裝企業的產量為212.94億件,同比增長8.5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7.28個百分點;其中,受益于出口帶動,針織服裝產量同比增幅為12.37%。另據中國海關統計,2021年1~12月,我國針織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42%,比2019年增長24.5%;其中,毛衫、T恤衫的出口額同比增幅分別為36%和24.7%。 三是在疫情防控逐步常態化背景下,口罩已經成為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消耗品,氨綸作為口罩耳帶的主要材料,需求量穩定。 四是國際市場疫情反復,部分原本屬于國際市場的訂單回流至我國。 五是氨綸本身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展。 對此,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表示:“隨著消費者對紡織品健康舒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氨綸在終端紡織產品中的添加比例也越來越高。氨綸目前不再只是傳統概念里的‘味精’,而是逐步成為各類終端用品中必不可少的關鍵材料。現階段,氨綸的應用已從此前的彈性絲襪、內衣等傳統領域,逐步拓展到高檔彈力休閑裝、針織外衣等時尚服裝。而且,醫用氨綸、彈力裝飾布和松緊帶等產業用新興領域也逐漸興起。” 此外,從原料端的支撐力來看,2021年BDO價格大漲也對氨綸漲價形成一定支撐。 生產氨綸的主要原料是PTMEG和MDI,PTMEG的上游原料則是BDO。BDO的一大應用領域是生物降解塑料PBAT,另一個重要應用領域就是PTMEG。2021年,受限塑令影響,PBAT需求明顯增加,帶動BDO價格大漲,由此也拉動氨綸價格跟著水漲船高。 多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2021年,BDO價格在低點時約為2萬多元/噸,在高點時達到4.8萬元/噸。
“市場供給本身就挺緊張,所以當BDO價格上漲時,氨綸價格也跟著同步上漲。但總體看,支撐氨綸去年出現大好行情的最主要因素,還是需求增長。如果產品賣都賣不出去,那么就算價格再怎么上漲也沒用。”華峰化學上述負責人說。新增產能投產預期較強后市行情預計趨于平穩 就像有潮漲就有潮落,有起有伏才是市場常態。火熱行情持續了很久后,從2021年四季度開始,氨綸行情出現一定回落;11月,受國際原油價格階段性下跌、下游需求減弱等因素影響,氨綸價格開始下跌。 中纖網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1月,20D氨綸的月均價為10.09萬元/噸,30D氨綸的月均價為8.86萬元/噸,40D氨綸的月均價為7.63萬元/噸;12月,20D氨綸的月均價為8.95萬元/噸,30D氨綸的月均價為7.92萬元/噸,40D氨綸的月均價為6.65萬元/噸;12月中下旬,蕭紹地區、海寧地區、廣東地區的氨綸市場均呈弱勢運行,開機率降至4~7.5成。
2022年春節過后,氨綸行情繼續下行。今年1月,20D氨綸的月均價為7.65萬元/噸;30D氨綸的月均價為6.73萬元/噸;40D氨綸的月均價為5.73萬元/噸。可以發現,今年1月,具有代表性的40D氨綸的月均價較去年8月7.97萬元/噸的月均價的高點,下降了2.24萬元/噸。
2月底,20D氨綸的市場報價降至7.1萬元/噸~7.8萬元/噸;40D氨綸的市場報價降至5.1萬元/噸~5.8萬元/噸;價格基本與去年持平。3月初,氨綸市場貨源供應穩定,行業開工率約為79%。
“臨近春節時,下游紡織市場相對清淡,對上游原料的需求減少,織造企業備貨謹慎,需求減少是氨綸降價的重要原因。春節過后這段時間,市場還處于剛啟動階段,市場沒有那么火。加之多地疫情反復,使工人返崗受到一定影響。”華峰化學上述負責人說。 那么,如何看待氨綸市場近一段時期以來的行情?持續了近兩年的火熱行情是否將終結?接下來的行情將會趨于穩定嗎? “市場目前對于新增產能投產預期較為強烈。今年年底前,多家企業將有新增產能投產。隨著新增產能逐步投放,去年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將不會再出現,供應會得到緩解,供給將會變得相對寬松。隨著供求關系改變,預計今年全年氨綸市場將會趨于平穩,或者說會回歸正常,像去年那么火的行情預計將不會再出現。”一名業內人士說。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國氨綸市場開始進入快速擴能階段。今年年底前,多家企業新項目涉及的產能預計將投產。同時,韓國曉星集團在我國寧夏投資建設的新項目也有新產能投放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年,國內氨綸市場新增產能預計約為20萬噸。“十四五”期間,我國氨綸產能預計將翻番,產能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聚。 “從我們對市場的調研情況看,預計今年的氨綸行情將比較平穩,市場將回歸正常狀態。根據公司的‘十四五’發展規劃,我們將有序推進擴產計劃,目前我們的新建項目正在按部就班地推進。總體來看,今年氨綸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所以全年行情究竟如何,還得看實際情況。”華峰化學上述負責人說。
“今年行情不會像去年那么火,預計比較平穩,可能會跟疫情之間的行情差不多。”另一家企業負責人說。 一邊是競爭愈發激烈,另一邊是行情逐漸回歸平穩。氨綸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對此,陳新偉指出:“企業一是要保持理性,協調好產能投放和順應市場需求之間的節奏;二是要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增加差異化品種,開拓新應用領域,避免同質化競爭,持續提升氨綸品牌的競爭力;三是要進一步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提高生產技術,增強企業創新能力,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四是要提高綠色制造水平,降低能耗,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去年的情況太特殊,現在只能成為一種美好回憶了。現階段,大家還是要按照企業既定的節奏和發展戰略,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采訪中,多名企業負責人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