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養豬戶老謝最近很鬧心。4月份買的仔豬眼看就要長大出欄了,但價格就是漲不起來。賣了吧,虧錢;不賣吧,每天的飼料錢就夠心疼的。 5月份之前可不是這樣。那時候豬價一路上漲,最高時候有16元/斤。老謝自家母豬下的豬仔一個都沒賣,全都養起來。“那時候養頭豬基本上能賺800元—1000元,基本上沒有低于400元的。”老謝說,最好的時候能賺到1200元。 也許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老謝開始擴大規模,從外地高價買豬仔,憧憬著今年能過個“金豬年”。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6月開始,豬價歸落。自此,這批高價豬仔,徹底把老謝“套牢”了。 失靈的豬周期今年豬價維持在高位的光陰之長,比較罕見,遠遠超過了上一輪豬周期。 芝華數據顯示,本輪豬價上漲始于2015年3月底,并持續到2016年5月底,6月初創出歷史新高。當時芝華豬價指數(全國均價)接近22元/公斤。 據介紹,豬周期普通蘊藏跨年度的大周期和季節性的小周期。在大周期下,豬價上漲刺激養殖戶補欄,供養不斷增添后豬價歸落,之后供養收縮又推升價格,再次陷入新一輪周期。小周期主要受我國居民消費習慣影響,在一年之內呈季節性波動。2010年—2014年的一波豬價和存欄量的變幻就尤其符合傳統豬周期的特點。 然而,2015年以來,豬價大幅飆升。盡管有高利潤的誘惑,但生豬和母豬存欄卻持續40個月下滑,傳統的豬周期貌如失靈了。 據海通證券(600837,股吧)報告顯示,從2015年3月至今,豬肉價格觸底反彈,從元/公斤的低點大幅上行至高點時的元/公斤,而母豬存欄罕見地從5000多萬頭的高點一路下行至8月底的3752萬頭,生豬存欄量也從億頭的高點大幅下降至最低點時的億頭。即在價格大幅上行的情況下養殖戶卻在大規模地去產能,豬周期的調節失靈了。 對此,海通證券分析以為,首先是主動去產能。由于前期高利潤率和政府加大補貼導致產能增添較多,豬價在2011年開始見頂歸落。養豬利潤率也不斷降低,且僅虧損狀態就超過了2年光陰,大大降低了養殖戶的生產踴躍性,有的甚至永久性地退出市場,是生豬和母豬存欄下降的重要緣故。其次是環保門檻提高導致的被動去產能。從2015年起,各地相繼開始執行新環保法、“水十條”等政策,為了達到環保標準,各省潞傍設定禁養區,不斷關停禁養區內的養殖場和養殖專業戶。根據農業部的數據,2015年僅10個省份的環保禁養政策就影響生豬出欄量2000多萬頭,約占全國出欄總量的%.環保禁養是2015年以來存樂伢降的重要緣故。最后是結構變幻——轉型拖累供養。近兩年由于規模化養殖的改革力度加大和環保政策的收緊,養豬模式從散養向規模化轉變,且散養戶退出速度較快。但由于用地審批、專業請求和陷入門檻較高,規模化養豬增長速度較慢,所以在養殖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存欄浮現階段性下降。 風小了 豬摔了風大一點,豬就能飛。本輪豬價從2015年3月底企穩歸升,隨后快速反彈,期間雖然浮現多次暫時歸調,但沒有影響豬價上漲趨勢。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4月底,全國外三豬價反彈至21元/公斤,較2015年3月中旬最低價反彈了100%,較2014年4月中旬反彈幅度超過100%. 與此同時,養豬利潤也不斷刷新紀錄。據介紹,上半年養頭豬賺1000元的不在少數。要是是自繁、自養且壓欄,一頭豬的利潤甚至超過1500元。 瘋狂利潤刺激下,不少養豬戶加大購買仔豬。據介紹,有些地區仔豬剛斷奶一天,體重僅為20斤左右,成交價格就達到700元/頭,一窩母豬繁育毛利潤超過了7000元。 然而,即便風再大,豬飛的再高,也擺脫不了地心引力。6月份開始,豬價由漲轉跌,開始持續歸落。 “今年豬價基本呈現上半年上漲,下半年下跌。”芝華數據分析師袁松分析,下半年需求不振,供養則因出欄體重增添,存活率上升,和進口肉增添等因素影響,豬價開始走下坡路。 但他也表示,相比過去,目前的豬價并不低。總體來說,今年豬價都處于較高水平。只不過,多數養殖戶以為豬價會向來保持在高位,跌不下去了。因此,高位被套牢這種情況并不意外。 據袁松測算,3月份仔豬售價超過1000元/頭,而等到8-9月份這批豬出欄的時候,豬價已大幅下滑,高價買仔豬的養殖戶虧損根據具體光陰不同,約摸在200-400元/頭。“盲目的生產決心越來越難適應多變的市場節奏。規模化、規范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他說,對養殖戶來說擴大規模,或者成立合作組織,通過增強經營決心個體的實力,適應更現代化的主意來反抗風險。 還會飛嗎從最近兩次豬價大周期看,豬價步入調整后,幅度均超過了50%. 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7月份豬價高點從2010年二季度中期啟動,持續了14個月,豬價高點后持續了2個月的高位顛簸,隨后快速走低,2014年4月份跌至不足10元/斤,跌幅超過50%.更早的一個豬周期顯示,上漲從2006年7月開始,結束于2008年4月,持續光陰20個月左右,隨后陷入漫長下跌,其中2010年4月份全國豬價跌至不足9元/斤,跌幅超過50%. 但接受采訪的多位專業人士均以為,本輪不會重演歷史。袁松以為,由于母豬存欄并未顯然增長,農業部統計,能繁母豬存欄還在下降。預計年底受季節性消費歸升拉動,豬價還將上漲。不過再難創新高。同時,明年上半年豬價仍將保持較好水平。 結合能繁母豬存欄仍在低位的數據,芝華數據畜牧分析師姚桂玲判斷,春節前兩個月豬價約摸浮現小幅上漲,維持在18-20元/公斤之間。而考慮到今年出欄肥豬均重普遍偏大,將緩解豬肉供應偏緊的情況,豬價漲幅約摸再難打破5月份的高位,豬價的“盛景”將難再現。但她也表示,這輪“豬周期”的“戰線”則約摸會被拉長。“全國大范圍限養禁養使得本輪周期延長的約摸性很大,我們判斷這輪豬周期將到2019年2月份結束。” 還有機構分析,從大周期的角度來看,當前豬價處于高位,中長期下行約摸性在不斷增大。 首先,豬肉的消費需求較為平衡,所以需求端普通不會成為主導長期豬價走勢的主因。我國豬肉消費在肉類中處于絕對主導地位,2015年豬肉消費量是雞肉消費量的4倍,是牛肉消費量的倍。再加上人們飲食偏好短期不會浮現太大變幻,牛肉和雞肉對豬肉的替代效應并不顯然。由于居民對豬肉的消費彈性較低,豬價走勢主要受到供養端因素的影響。 其次,主動和被動去產能壓力減小,長期看生豬和母豬存欄歸升約摸較大。從主動去產能的角度看,當前養豬利潤處于歷史最高點,養殖踴躍性大幅度提高,這將是未來生豬和母豬存欄歸升最重要的動力。從被動去產能的角度看,“水十條”請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要在2016年底前盡成禁養區內的關停和搬遷工作,而且部分省市已經盡成這一目標,考慮到養殖戶對環保政策有更長的反應光陰,預計未來環保對生豬數量的壓力會得到更好的對沖。從存欄數據變幻也可以看出這一點,能繁母豬存欄數在經歷了持續30個月的下跌后,自2016年3月起開始保持基本穩定,預示產能或已處于筑底階段。 此外,規模化養殖提高了養豬效率,能在更低的存欄水平上保證產能。普通而言,散戶的養殖效率要低于規模化養殖,所以盡管從散養向規模化轉變過程中,母豬數量有所降低,但產能未必下降得那么快。 推漲CPI?豬價孤掌難鳴相關機構以為,隨追薯價上行受阻、基數歸升,豬價對總體通脹的推動作用逐漸減弱,通脹短期亦無憂。 海通證券以為,考慮到季節因素的影響,假定未來一年豬價按照歷年均勻情況來變幻,豬價同比增速將從5月份高點時的%一路下行,明年二季度有望達到負值,對CPI同比的推動也將從個百分點下滑至負值區間。盡管今年四季度由于低基數,豬價對通脹的推力會有所增大,但強度或與二季度不可同日而語。而且考慮到大周期下豬價長期下行約摸性較大,豬價對通脹作用減弱的速度約摸還會超出預期。 袁松以為,今年由于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并未浮現普遍上漲,除了豬價上漲較多,雞肉價格也有所上漲。其他上漲的產品不普遍。在統計部門將CPI核算過程中的豬肉比例下調后,僅靠豬價難以對CPI造成太大影響。最多只能說今年豬價上漲輕微減緩了CPI的下降。豬價上漲雖對食品價格會產生傳導作用,但在集體物價沒有上漲的背景下,豬價孤掌難鳴。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