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圩此行 節日盛宴邀您來暢享
翔安區新圩融文旅驛站昨揭牌,鄉村振興雙層巴士同步運營
(相關資料圖)
新圩融文旅驛站昨日正式揭牌。
新圩融文旅驛站人氣旺。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曾嫣艷 邵凌豐 通訊員 葉曉菲 楊清清 圖/通訊員 李毓琳)賞非遺手作、品市集小吃、學馬塘精神、逛鄉村美景……“五一”假期第一天,翔安區新圩文旅市集迎來首個“圩日”活動。同時,新圩融文旅驛站的揭牌與“翔安旅圖·藝番田雙誠鄉村觀光巴士”新圩專線的開通,給現場帶來了滿滿的人氣。
為打響新圩鎮“全域生態旅游小鎮”這一名片,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全年將持續推出鄉村振興雙層巴士公交旅游服務項目,以“文化+旅游+美食”的融合方式,吸引市民游客到新圩“品美食、看風情、知人文”。據介紹,此次活動由翔安區文化和旅游局、新圩鎮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翔安區圖書館、翔安區風景旅游事務中心承辦。
文化賦能 打造居游共享空間
昨日上午9時許,在陣陣鑼鼓聲中,新圩融文旅驛站正式揭牌,“翔安旅圖·藝番田雙誠鄉村觀光巴士”新圩專線同步運營。
據悉,新圩融文旅驛站是由翔安區圖書館和新圩鎮共建的文旅融合陣地。依托新圩初心館,進行局部改造提升,植入非遺展示、互動體驗等項目和功能,通過文化賦能,打造一個集文旅展示、宣傳推廣、旅游推介、互動體驗、接待咨詢等為一體的居游共享空間。
作為翔安北片區文旅展示推介窗口、游客接待中心,新圩融文旅驛站將以文塑旅,通過名師講座、地方文化保護、非遺傳承、青少年社會實踐、研學等,以及常態化的“文旅市集”即“圩日”活動,發揮其游客集散地、落腳點的作用。
為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打造翔安旅圖活動品牌, 翔安區圖書館還與旅游公司攜手打造鄉村振興雙層巴士公交專線,開辟新圩全域生態游精品線路,輻射帶動新圩鎮旅游業發展。市民和游客可向旅游公司報名,乘坐觀光巴士直達新圩融文旅驛站,還可報名參加木偶、棕編、刺繡等研學活動。
跨界融合 文旅大餐受市民游客追捧
舞臺上,新圩嫂子合唱表演、少兒舞蹈、樂隊演奏、南音、拍胸舞等文藝節目精彩紛呈;廣場上,青蔥投壺、“蒜”你狠套圈、龍眼高爾夫等互動游戲,讓孩子們大呼過癮;新圩鵝肉、東寮豆干、金柄面線、七里蒜蓉枝、古宅大蒜等“一村一品”特色美食及春卷、面線糊、海蠣炸等閩南傳統特色小吃讓人大飽口福……
熱鬧的“圩日”活動,讓初心館及廣場上人頭攢動。大家在這里不僅可以觀賞非遺文化展示和民間藝人互動演出,近距離欣賞木偶戲、捏面人、刺繡等傳統技藝,沉浸式感受閩南文化;還可參加“智繪書”親子活動、非遺文化體驗等研學項目,觀賞“光影定格 和美新圩”攝影展,了解新圩風貌。
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旅市集,為市民游客奉上可以“逛市集、賞文創、探美食、看演出”的文旅大餐。新圩的文創產品、特色美食、旅游線路、人文風情,受到眾多市民游客追捧。
據悉,今后翔安區圖書館將在驛站內不定期開展非遺文創、生態美食、親子研學等活動,包括非遺棕編、刺繡拼布、插花、陶藝、國學講古、茶文化等;還將舉辦“跟著圖書去旅游”“智繪書”等各種讀書活動,更好地宣傳翔安地方文化。
重塑“圩日” 助推鄉村文旅振興
據悉,首次“圩日”活動將持續到5月3日。主辦方透露,為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將常態化開展觀光游、鄉村游、研學游,實現周周有活動,月月有“圩日”。
閩南人把趕集叫做“赴墟”,把趕集的日子叫做“墟日”。新圩鎮的圩,就是“墟”字,同樣指的是集市。新圩鎮自古就有“老虎墟”的稱號,規模較大,是古時商人和讀書人常來常往之地,承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此次新圩文旅市集首個“圩日”活動,也是“圩日”活動常態化開展的正式啟動。接下來,主辦方將通過新圩鎮及周邊村居的非遺工坊、古味民俗等資源,打造全年每月“圩日”市集,每月設計不同“圩日”主題,讓“圩日”成為一種看得見的日常。通過“圩日”,以點帶面,帶動新圩文旅高質量發展。
作為“全域生態旅游小鎮”,新圩鎮全年將持續推出鄉村振興雙層巴士公交旅游服務項目,以“文化+旅游+美食”的融合方式,吸引市民游客來新圩“品美食、看風情、知人文”,宣傳推廣新圩及其周邊村落歷史文化、旅游文化、美食文化,打造“翔安旅圖”,大力發展新圩鄉村文化旅游品牌。周六和周日,島內市民可在閩南神韻購票上車,前往新圩觀光,體驗“趕圩”,品鑒美食,開展沉浸式游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