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春善,中國早期京劇花旦、刀馬旦演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清末陸華云主辦的長春科班作科學藝,與“活關公”李洪春為同門師兄弟。榮蝶仙早期曾經在大柵欄三慶戲園演出《戰金山》。
在搭班唱戲時,收程菊儂(即后來的程硯秋)為手把徒弟,教授身段武功。榮蝶仙授藝時殘暴、兇狠,對蹺功要求尤其嚴厲。使程菊儂童年時得到嚴格的訓練,幼功非常扎實。
1918年4月30日,農歷戊午年三月二十日:程艷秋(即程硯秋)由羅癭公以千三百元代向其師榮蝶仙商量出師。
在程硯秋成名后,1922年1月28日,農歷壬戌年正月初一日:程艷秋組和聲社,開始挑班演出。榮蝶仙在程的和聲社劇團擔當社長(管事的經理),琴師穆鐵芬,編劇羅癭公,藝術指導王瑤卿,同程同臺演出,師徒關系非常融洽。
1922年3月12日,農歷壬戌年二月十四日:程艷秋于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龍馬姻緣》。榮蝶仙飾龍鳳,王又荃飾馬駿,程艷秋飾龍珠,馬連昆飾蕭敬,張文斌飾何為仁。
1922年7月8日,農歷壬戌年閏五月十四日:程艷秋于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全本《蘆花河》。高慶奎、榮蝶仙、王又荃合作演出。
1922年10月,農歷壬戌年:程艷秋首次赴上海演出,演于亦舞臺,同行有羅癭公、榮蝶仙、吳富琴、李多奎、侯喜瑞等。榮蝶仙和程配演《龍馬姻緣》,程演龍珠公主,榮扮演龍鳳,劫牢時有動刀與官兵開打。
1922年11月,農歷壬戌年:程艷秋首次赴杭州演出。于11月21日至25日在鳳舞臺演出五天。在演《十三妹》一劇時,程演張金鳳,榮蝶仙飾何玉鳳,特邀蓋三省演賽西施,配搭整齊,合作愉快。
在程和果素瑛定親時,榮蝶仙的夫人與梅蘭芳的夫人王明華代表男方去下定。
1923年4月26日,農歷癸亥年三月十一日:程艷秋和果秀英在前門外同興堂飯莊舉行結婚典禮,榮蝶仙是眾多迎親人員中的一位。因為新郎程艷秋、岳丈果湘林、冰媒梅蘭芳以及新郎的師傅榮蝶仙、王瑤卿,新娘的外祖父余紫云等人,都是唱旦角的,因此在京的旦行名角,幾乎傾巢出動,前來賀喜助興。包括:陳德霖、余玉琴、田桂鳳、王瑤卿、王琴儂、朱幼芳、閻嵐秋、朱桂芬、荀慧生、于連泉、朱琴心、王蕙芳、姚玉芙等,全都在座。報刊稱之為“自有伶人辦喜事以來,真正巨觀之名旦大會也。”
1923年7月14日,農歷癸亥年六月初一日:程艷秋于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鴛鴦冢》。程艷秋飾王五姐,王又荃飾謝招郎,曹二庚飾張道士,榮蝶仙飾演王嫂,文亮臣飾演謝母。
1923年8月18日,農歷癸亥年七月初六日:程艷秋于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風流棒》。程艷秋飾李珠英,王又荃飾荊瑞草,侯喜瑞、榮蝶仙、郭仲衡、張春彥合作演出。
1923年9月18日,農歷癸亥年八月初八日:程艷秋率領和聲社二次赴上海演出。自9月27日起至11月18日,共演戲七十次,三十四出。榮蝶仙在丹桂第一臺演出《雁門關》。載譽返京之前羅癭公和社長榮蝶仙均因過度操勞雙雙病倒。
1924年2月19日,農歷甲子年正月十五日:程艷秋于北京三慶園日場首演《孔雀屏》。程艷秋飾竇德娟,榮蝶仙合作演出。
1925年2月28日,農歷乙丑年二月初六日:和勝社在華樂園演白天。演出劇目為大軸:《四進土》(馬連良飾宋士杰,朱琴心飾楊素貞,郝壽臣飾顧讀,榮蝶仙飾萬氏)
1929年9月4日,農歷己巳年八月初二日:扶春社改組為扶榮社,由馬連良和榮蝶仙合組。琴師改聘趙桂元。李多奎任主要老旦演員。
1930年3月29日,農歷庚午年二月三十日:中和戲院由馬連良和榮蝶仙的扶榮社演出京劇。
后來榮蝶仙離家出走,杳無音信。程硯秋一直擔負著奉養師娘和師門親屬的責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