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眼下,在云南省永仁縣賽麗繭絲綢有限公司蠶繭收購點歡聲笑語、熱鬧非凡,裝滿蠶繭的小貨車、三輪車等各式各樣車輛停滿了整個收購點,蠶農們喜獲冬日里的第一桶“蠶金”。
記者在蠶繭收購點看到,收購現場一片忙碌景象,蠶繭堆積成了一座座“小雪山”,工作人員對一筐筐、一袋袋潔白的鮮繭進行評級、定價、稱重、裝車,蠶農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起加紅是蓮池鄉羊舊乍大村村民,他樂滋滋地向記者算著他的“致富賬”。
蓮池鄉羊舊乍大村村民起加紅告訴記者:“今年我養了4張蠶,大概收了200多公斤蠶繭,價格是59元/公斤,今天就能賣1萬2左右,單價比去年每公斤上漲了5元。”
起加紅看著眼前一袋袋潔白如雪的蠶繭一下子變成了紅彤彤的人民幣,他自是笑得合不攏嘴。
蠶桑產業一直是宜就鎮阿朵所村推動村民致富的重要產業,不少群眾依靠栽桑養蠶走上了致富路。當天,宜就鎮阿朵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靖宇也帶著他們村的村民來售賣蠶繭。
宜就鎮阿朵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靖宇告訴記者:“蠶桑產業短平快,是群眾增收致富的好產業。近年來,宜就鎮大力發動群眾栽桑養蠶,在群眾增收致富方面得到了非常大的幫助和支持。”
永仁縣賽麗繭絲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根榮說:“今年單價在往年基礎上增加了4到5元,通過銷售蠶繭的情況來看,群眾非常滿意。到目前為止,養了5張蠶的,許多群眾都達到了一萬元以上的收入,農戶積極性空前高漲,新栽桑的農戶也已經在著手準備明年多栽點桑。”
近年來,永仁縣充分發揮縣情優勢,狠抓產業結構調整,按照“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在產業發展上謀特色、創示范,大力發展蠶桑產業,把蠶桑產業作為轉型升級、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強政策引導。通過成立合作社,采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進行土地流轉,劃片種植,不斷增加蠶桑種植面積。通過組織種養戶座談、實地指導、外出考察等多種形式開展蠶桑種養殖技術培訓,不斷提升蠶農種桑養蠶水平,不斷提高蠶繭品質,讓“蠶寶寶”變成了“金寶寶”。
永仁縣賽麗繭絲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根榮說:“在蠶桑發展過程中,我們公司以更大力度來承擔市場風險,為了保護農民的增收,公司實行最低保護價收購和隨行就市,全年養蠶來看,蠶繭量可以達到1150噸,產值達到近6千萬元,全年均價56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