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據張家港、青島等地的棉花貿易企業反饋,近一周多來中國各主港外棉庫存總量整體繼續下滑,其中2020/21、2021/22年度保稅美棉減少相對明顯,貿易企業、國際棉商的報掛單報價數量甚至低于2021年、2022年巴西棉,而12月份及以后船期2022/23年度美棉的供貨量則非常充足,棉企報價、銷售的重心轉向新年度。
目前,保稅、非保稅巴西棉M 1-1/8、M 1-5/32仍有較大量的資源待售,主要受報價偏高且貨源比較分散,多柜多批導致巴西棉一致性/可紡性下降等多因素影響。而截止目前港口印度保稅印度棉仍以2019/20(CCI輪出資源)、2020/21年度陳棉為主,2021/22年度棉花供給量比較稀少。
由于ICE期貨主力合約持續在110-120美分/磅區盤整、2022/23年度ON-CAll合約仍高達87490張、USDA大幅下調2022/23年度美棉產量及全球期末庫存,國際棉商、貿易商持貨而沽的心態比較強,因此ICE期貨雖大幅上漲,但基差大多并未調整,主動降價拋貨、回收貨款的現象也并不多(目前港口保稅棉、非保稅棉貨源集中在數家大中型棉花企業手中,報價比較抗跌)。
從調查來看,因8月上中旬以來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從91.60美分/磅漲至119.59美分/磅;而鄭棉反彈力度則明顯弱于ICE,導致1%關稅下美棉/巴西棉等直接進口成本與已清關外棉的倒掛幅度再次拉大,港口人民幣報價資源優勢突出,成交情況要明顯好于保稅棉、船貨,而貿易商、紡企目前主動清關外棉的積極性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