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張家港保稅區紡織原料市場統計,2月14日至3月11日的四周里,保稅區印度棉庫存每周占庫存總量的比例分別為48%、50.85%、52.18%、54.21%,呈現持續增長的勢頭,而美棉、巴西棉庫存占庫存總量的比例則不斷下行。
據統計,截至目前張家港保稅區棉花庫存中美棉占比僅7.0%,巴西棉占比12.27%,較3月初均有小幅下滑,但減幅較1、2月份收窄。青島、上海等港口近一個多月來印度棉占保稅區棉花庫存的比例降幅也不明顯。
一些機構、涉棉企業表示,目前中國各主港印度棉M 1-5/32的凈重報價集中在21800-22000元/噸(CCI輪出資源報價稍高100元/噸);而巴西棉M 1-5/32、美棉31-3/31-4 36/37的一口價則高達23300-23400元/噸、23700-24000元/噸,均大幅高于港口印度棉現貨報價。同樣,保稅巴西棉M 1-5/32報價也高于印度6-8美分/磅。比較而言,印度棉不僅價格優勢相對明顯,而且保稅+非保稅棉庫存充足。
印度棉不受歡迎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在庫印度保稅棉以2019/20、2020/21年度陳棉為主,降等降級、崩包破包的現象相較其它產地棉花更突出;二是印度棉雖然報價相對較低,但皮輥棉短絨率高、雜質大且異纖多,紡企需要除塵除雜去短絨,紡紗損耗比較大,折算下來,紡紗綜合成本與巴西棉的差價并不大,況且印度棉長度整齊度偏差,不適合紡40S以上棉紗;三是保稅區美棉、巴西棉等報價隨ICE、鄭棉的寬幅波動而不斷調整(貿易商還經常下調基差),紡企、中間商采取點價、一口價等多模式采購,而印度保稅棉/清關棉則受其國內棉價堅挺、出口商和貿易商聯合抬價的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