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中旬以來,烏克蘭危機導致國際棉花價格承壓下行,鄭棉短暫跟跌之后在國內商品市場的強勢帶動下回升,內外棉價差明顯擴大。隨著物流運輸問題的緩解,各品種外棉的到港數量有所增加。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匯總數據,截至3月中旬,港口未通關外棉庫存在16.8萬噸左右,較上月同期略有增加。
一、內外棉價差明顯擴大
最近一個月,國內現貨價格保持堅挺,鄭棉期貨受俄烏爆發沖突而短暫下跌,之后在油價上漲的拉動下持續回升,而同期外盤因油價上漲引發需求憂慮而不漲反跌,內外市場呈現出相反的走勢。總體來看,近一個月來國產棉與進口棉(M級)價差從500元左右一路擴大到1800元左右。
二、產業鏈傳導受阻原料補庫不積極
近期,國內疫情快速蔓延導致各地區紛紛升級疫情防控措施,內外銷紡織品、服裝新單景氣度不高,國內棉紗詢價、走貨不暢,紡織中下游產業鏈累庫比較明顯,對棉花等原料的補庫則一推再推,金三銀四成色明顯不足,當前基本是剛需補庫。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3月15日發布的工業庫存報告,截至3月初,被調查企業棉花平均庫存天數為33.7天,環比減少0.6天,企業補庫意愿環比下降8.3個百分點。
三、港口外棉庫存有所增加
最近幾周,美國港口物流問題有所緩解,美棉出口裝運情況持續改善,周裝運量保持在8-9萬噸的較高水平,到港數量較上月增多。同期,國內紡織下游訂單不佳,紡企補庫不積極,當月青島、張家港保稅棉庫存環比增加,南通港庫存環比略減。
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截至3月14日,各主要港口外棉保稅庫存統計如下:
青島港12.5萬噸,上月同期為10.05萬噸,其中巴西棉2.5萬噸,印度棉1.1萬噸,美棉4.6萬噸,澳棉0.45萬噸,中亞棉0.15萬噸,西非棉3.1萬噸,墨西哥、蘇丹、以色列、埃及、希臘等總計約0.5萬噸。
張家港3.5萬噸,上月3.2萬噸,主要為美棉、巴西棉、印度棉和非洲棉。
南通港0.9萬噸,上月1萬噸,主要為美棉、巴西棉、印度棉和非洲棉。
四、后期展望
目前國內外棉花價差明顯拉大,國家又增發了滑準稅進口配額,為紡企安排補庫創造了條件。不過,由于現階段國內疫情反復導致物流貿易受阻,紡織產銷不理想,對原料的采購非常有限,需求情況并不樂觀。同時,外界認為中國增發配額將刺激對外棉的需求,美棉裝運也持續恢復,未來幾個月外棉還將源源不斷運抵港口,因此保稅棉庫存有繼續增加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