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趙濯琳 記者陳家華)樸實、溫暖的沙縣小吃店面,遍布在中國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成為了沙縣獨特的名片。然而,傳統(tǒng)沙縣小吃為現場售制的鮮食食品,受工藝限制,無法滿足長距離運輸的需求。如今,福建省陪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陪拌食品)為滿足消費需求,讓這碗傳統(tǒng)面食小吃走長走遠,攻克各種難關,突破了沙縣拌面不易儲存,只能冷鏈運輸的局限。作為品牌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羅文健帶領團隊以工匠精神鉆研面食文化,堅持還原地方特色拌面本味,讓一碗有溫度的拌面走進千家萬戶。
“陪拌”產品圖片來源:陪拌食品
產品質量是企業(yè)發(fā)展的生命線。羅文健認為,陪拌食品主修產品“內功”,嚴控生產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面粉原料上,陪拌食品精選國內最大面粉供應商的高等級優(yōu)質面粉,同時將蛋白質含量、拉伸指標、粉質指標和沉降值等綜合指標作為采購重要參考值,以確保面條的口感和營養(yǎng);在調味品制作上,拌面所用醬料做到配料清晰可溯,根據南北方飲食差異,盡可能還原地方拌面本味。羅文健堅持對每一種產品原料,每一家合作廠商親自考察篩選,他形容道:“要以為家人做一碗面的態(tài)度去保障產品質量。”正是這種對每一碗拌面精益求精的初心,讓陪拌食品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信賴與贊美。
福建省陪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圖片來源:陪拌食品
為了制作出更優(yōu)質、更安全、更美味的產品,陪拌食品不斷精進工藝,進行創(chuàng)新研發(fā)。“很多面食看似簡單,而其背后不僅有傳統(tǒng)工藝手法,還有技術助力。”據羅文健介紹,傳統(tǒng)生鮮面的保質期不超過7天,為便于產品儲存和運輸,陪拌食品創(chuàng)立之初沿用傳統(tǒng)日曬方式制作干面,但這種方式受限于福建較為潮濕的氣候條件,難以取得量產的預期效果。于是,陪拌食品引進了專用烘干機,將面條里的水分脫干至千分之三以內,確保面條在杜絕使用防腐劑或添加劑的前提下也能夠長時間貯存。同時,為向消費者提供更健康、更優(yōu)質的產品,陪拌食品不惜損失,對原有添加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等防腐劑的拌面調味醬料包,進行報廢及無害化處理。另外,陪拌食品還利用凍干技術,進行面食類創(chuàng)新,獲得了面食的凍干技術專利證書,攻克保鮮難題,研發(fā)出真空冷凍干燥的凍干面條,進一步提升產品保鮮度和還原度,確保營養(yǎng)不流失,讓消費者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吃上一碗地道、美味的拌面。
陪拌食品以弘揚民族小吃為己任,以傳承飲食文化為初心,堅守對傳統(tǒng)小吃的情懷。羅文健提到,自從做“陪拌”拌面以來,他深感中國面食文化的豐富多元。因此,為滿足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在傳統(tǒng)沙縣花生蔥油味道的基礎上,陪拌食品不斷開發(fā)新產品,推出重慶小面、擔擔面、北京炸醬面等更具代表性的口味。在這一過程中,羅文健始終堅持“食材好,食才好”的樸素道理和食材屬地原則,不斷拜訪餐飲界泰斗名師,汲取多方經驗。他說“蘭州拉面要請?zhí)m州人來品嘗,重慶小面要讓重慶人試吃,他們對味才是正宗的。”對羅文健而言,陪拌拌面是一份事業(yè),更是一種情懷。陪拌食品希望通過精進技藝賦予中國地方特色面食更豐富的內涵,讓消費者足不出戶也能嘗到熱氣騰騰的來自祖國各地、大江南北的特色拌面,感受中國拌面中獨特的煙火氣息,真正弘揚傳承豐富多彩的中國面食文化。
陪拌食品以沙縣拌面為起點,堅定“以一碗拌面行天下”的信念,不斷創(chuàng)新嘗試,將各地域不同風味的面食都納入品牌體系,“讓中國地方特色面食進入千家萬戶,最終推動中國面食文化高質量發(fā)展。”這是陪拌食品的初心與愿景。以匠心深耕品質、以初心還原本味、以恒心傳承文化,用高品質面食真正陪伴每一位消費者。
標簽: